下一站,帛琉 :聆聽另一個南島的聲音

文/吳岱容

盤式錄音帶畫圓般地運轉著,

工作間瀰漫又一處古老的小曲歌謠。

澎湃熱情的歌聲,跨越太平洋,

紀錄的腳步登上帛琉群島,

找尋與台灣同屬南島語族的另一個聲音……

 

前進帛琉 音樂採集之路

西元1965年,帛琉(Palau)群島上出現了一個日本人。他背著一大袋行囊,裡頭裝滿了盤式錄音帶、攝影機、麥克風、錄音機、重電池等未曾出現在帛琉的器具。「Oh, Japanese!」、「What is he doing?」在當地人又驚又喜的歡迎之下,年僅26歲的日本男子──山口修(Yamaguti Osamu),開啟了帛琉音樂的田野採集之路。

在當地人Ngodrii Santos的協助下,山口修找到了一些還保留傳統音樂文化的耆老們。他開始架設錄影機,將活靈活現的傳統棒舞(stick dance)收進八厘米無聲影片膠卷裡;他也拿起麥克風,一一錄製耆老們口中所唱出的,那些即將失傳的歌謠古曲。經常,島上居民會在錄音過程中,好奇地摸著這些從沒見過的影音設備,彷彿觸摸著另一個世界某樣神奇的發明。而錄音後的播放試聽,更讓許多人興奮地大叫:「哇!原來這是我的聲音!」新奇又常有意料之外的插曲,是山口修每日的生活寫照,縱使隻身處在帛琉異鄉,卻因為融入當地人、事、物、情,而有另一番別於祖國的歸屬情感。

山口修教授1965-1966年田野採集筆記本

山口修教授1965-1966年田野採集筆記本

為期一年的採集,山口修走遍了帛琉、帛琉外圍群島、雅普(Yap),以及其外圍群島。記下不同島嶼間的音樂舞蹈差異,並收錄了傳統與當時的流行歌謠多達500餘首。在當時,鮮少學者進駐帛琉群島做研究,因此當山口修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夏威夷大學的Barbara Smith教授鼓勵他前往帛琉為保存傳統民族音樂盡心力時,山口修便一口答應了。在帛琉的這一年所記錄的影音檔案,以及寫下的多本田野調查筆記,可謂是帛琉地區1960年代僅存的珍貴文化史料!而這段年輕時候的採集經驗,也讓山口修教授對這個太平洋上的小島國家產生特殊情懷,畢生致力於研究民族音樂的他,更成為了國際知名的帛琉音樂權威!

數位重現──以「歌」寫史,用「歌」生活

帛琉傳統錢幣

帛琉傳統錢幣

 「南島語族(Austronesia)」,係由拉丁文字的字根「auster」與希臘文所組成。南島語族分佈的範圍極廣,北起臺灣,南抵紐西蘭,東邊從智利復活節島為起點,西邊最遠到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台灣因為地緣及語言關係,被認為極可能是南島語族的發源地,島上的原住民文化與南島語族關係密切,在音樂的保存路上也從不缺席。過去積極典藏台灣原住民音樂的錢善華教授,在因緣際會之下接觸這批帛琉的珍貴音樂史料,於是極力邀請並獲得山口修老師的首肯,從2010年開始進行「帛琉音樂數位典藏計畫」,希望採用數位化技術來保存所有的資料,並重現過去純樸即興的歌舞風華。

計畫團隊共取得56卷盤式錄音帶、18本筆記本以及些許無聲影片膠卷。計畫團隊每每需先將音樂盤帶分軌、影片數位化,再和山口修老師共同校對資料的正確性,才能進一步將影音結合。隨著螢幕上閃爍的無聲光影,工作人員的思緒彷彿掉進了時光漩渦,看見迷人的過去。

山口修這位日本人,在夏威夷(Hawaii)大學(Skul)學習。不遠萬里來到了貝勞(Belau),探訪貝勞的處處村落,把貝勞收錄到錄音帶和照片中……

——Boid mora Osamu Yamaguchi新話題歌曲《山口修之歌》,1966年。

在傳統的帛琉文化中,人民幾乎是以「歌」為生活,日常生活唱歌,節慶時候也唱歌。在山口修教授的回憶當中,歌詞裡有他們第一次看見飛機的記載,有讚頌祖先事蹟和訓示的教化功能,甚至為了迎接山口修教授的拜訪,帛琉人也以即興方式為他做唱了一首歡迎歌,慶祝他的到來!

帛琉婦女演唱傳統歌謠derebesiil

帛琉婦女演唱傳統歌謠derebesiil

由於南島語族幾乎沒有書寫的文字系統,而帛琉也不例外。在缺乏記錄管道的情況下,地方上所有的大小事物就全進了歌詞裡頭,旋律之中的「歌詞」因此形同一本本的歷史課本,書寫著帛琉人生活中各個充滿情感與思緒的片刻。

歌唱是南島語族很大的音樂特色,像帛琉這樣由許多小島組成的國家,其音樂型態以唱歌為主。而大一點的島嶼則有資源發展出樂器,就能組合更多元的音樂型態,如印尼的甘美朗音樂。兩世紀前,帛琉曾出現過三種樂器:口簧琴、竹笛和海螺號角,現今除海螺號角可能有在使用外,其他均已失傳,僅能從史料中逐步進行重建的工作。然而他們卻開發了另一種更容易運用的樂器:身體打擊!「他們擅用胖胖的肚子或其他身體部位,就像我們現在許多舞蹈動作一樣,藉用拍打的聲音來製造音樂。」山口修老師回憶起過去一同敲敲打打的日子,充滿無限懷念與情感地說:「大概也只有太平洋上的這些島民才能打出那樣特殊而美妙的聲音。」

談到數位化過程最困難的部份是什麼時,參與計畫工作的助理巧雯說:「影音分別錄製的內容,在數位化的過程中,會產生時間碼(time code)的問題,而造成影音不同步。所以影音結合應該是最困難的事情!我們只好用棒子『咔』的聲音,對照影中人的動作,來大約辨別舞蹈和音樂的拍子有沒有合起來。」過去的影像拍攝可用手動調整速度快慢,因此在與聲音結合時,會出現許多影音無法對齊的困境。善用影像中其他的聲音元素,是計畫團隊在製作「棒舞(stick dance)」影片時的應變方法。

集結國際資源 完善南島音樂典藏

帛琉婦女演唱女子坐姿祭禮舞蹈(dengholk ngloik),前方則為山口修教授的錄音器材

帛琉婦女演唱女子坐姿祭禮舞蹈(dengholk ngloik),前方則為山口修教授的錄音器材

重新翻閱年輕時所記錄的文史資料,其中的變化讓山口修教授感觸良多。由於帛琉地區在歷史上先後受許多國家殖民──18世紀末西班牙人統治,1899年受德國殖民,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日本託管,1974年起又由美國接管,經歷多舛被殖民的命運,帛琉真正的傳統文化,在山口修教授進入當時,幾乎已消失殆盡。藉助精通英、日語的優勢,山口修教授很快地融入在地生活,以一個身兼觀察者和參與者的角色,極力保留住所剩的音樂文化資產。「我那時候進去,他們也流行西洋、日本或教會歌曲,會唱傳統歌謠的人已經不多了,保留的意識也不強。不過自從1994年獨立之後,他們的民族意識抬頭,開始很積極地想要留住屬於他們的傳統文化,不僅僅是音樂,很多方面都是。」對於帛琉的文化與民族意識改變,山口修教授由衷欣慰地說出這番心裡話。

文化保存的意識有了,重建卻不是容易的事!錢善華教授為我們細數了曾經殖民過帛琉並有保留文化遺跡的國家典藏:在德國有「蠟管」,這是目前最早期的帛琉音樂記錄,美國夏威夷有許多參考文獻,日本的田邊尚雄 (Tanabe Takao)、黑澤隆朝 (Kurosawa Takatomo)等研究者也曾經到過這裡,有一些錄音紀錄。未來,帛琉音樂數位典藏計畫將繼續朝向國際合作,集結成更完整的史料,此舉不僅是要還原帛琉音樂的傳統風貌,更要繼續傳承。

山口修教授受邀參加聚會活動(中間戴眼鏡者),左方則為

山口修教授受邀參加聚會活動(中間戴眼鏡者),左方則為Ngodrii Santos

安身於南島語族一角,身為南島語族可能起源地之一的台灣,錢善華教授將保存南島音樂文化當作自己的使命,為完整留存即將失傳的島國之音,學術工作只能加快腳步,永遠都要持續。計畫團隊結合師大音樂系(所)與民族音樂研究所的音樂專業知識,從研究保存與多媒體應用等多面向的方式,針對每一個採集影音檔案,作高規格的數位轉檔,力求原音重現的品質,同時也透過山口修教授及帛琉當地文史工作者的協助與反覆確認,建立詳實的詮釋資料與音樂分軌。

「即便未來仍要努力尋找合法的、公開的管道,但這文化的內容,背後的內涵,經由數位化,全都保留下來了,這是非常值得的!」從台灣原住民音樂典藏出發,帛琉為第一站,計劃團隊以建構「南島語族音樂數位博物館」為目標,讓更多人看見南島語族音樂舞蹈的美,音樂舞蹈的真,及其背後所訴說的歷史文化變遷,一同感受南島語族質樸真誠的音樂性情。

延伸閱讀:

南島語族音樂博物館─帛琉音樂數位典藏計畫

加入書籤
  • Digg
  • del.icio.us
  • Facebook
  • Google Bookmarks
  • Hemidemi
  • MyShare
  • Live
  • Technorati
  • TwitThis
  • RSS
  • Funp
  • Haohao
  • MySpace
  • plunk

“下一站,帛琉 :聆聽另一個南島的聲音” 的回應: 1人

  1. 第十五章(與之前第一章)補充 | 音樂學理論與方法一 Says:

    [...]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blog/?p=2123 [...]

回應

*
請輸入圖片中的文字
按下圖片中的文字取得錄音檔

Click to hear an audio file of the anti-spam word

  • Loading...


    Loading...

    Login






    註冊 | 忘記密碼

    Register





    A password will be mailed to you.
    登入 | 忘記密碼

    Retrieve password





    A confirmation mail will be sent to your e-mail address.
    登入 | Regi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