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奪天工的八仙彩產業

文/ 彭偉皓

產業與產業間都有互相依存的關係,例如印刷業需要造紙業,或汽車產業需要零件商、鋼鐵商及橡膠業,這些都是耳熟能詳的異業結合,也就是傳統農業社會人與人之間、物質與物質的交換一樣。但有一種產業就不然,必須依存的就是神明和廟宇,可以說是看天吃飯,但又和農夫看天吃飯又不同,那就是八仙彩的刺繡產業。

目前全臺灣能夠一手製作八仙彩的店家已經少之又少,可以說是夕陽產業,僅剩下一些老匠師繼續辛勤付出他們精巧的手藝。日漸稀少的主因,除了年輕一輩不肯承接外,最大的原因在於中國大陸廉價八仙彩大量輸入臺灣,造成這些手藝高超的匠師處境更加艱困。這些匠師需要有人來替他們發聲,也需要有人來保存這項臺灣的傳統技藝,免得成為千古絕唱。

筆者因為家母從事縫紉業的關係,從小到大都有在看家母接洽八仙彩的工作,這是一門相當精細的工藝,絲毫馬虎不得。家母所接洽的店家,是目前新竹僅存能夠獨立構圖和設計八仙彩圖案的匠師,姑且稱其為陳女士,她也是目前新竹地區能幫媽祖穿神明衣的師傅,即便已屆古稀之年,仍舊生龍活虎,從來就沒有想要退休。

多數廟宇神明訂購的八仙彩,所要求的品質都相當嚴格,製作稍有差池,等於自己要賠錢,因此需要極高的手藝。陳女士自小師承福州師傅,有著優良的製作水準和經驗,在訪談中也言及這段學習的過程。因為陳女士算是大家閨秀,福州師父斷言她絕對吃不了苦,也學不會這項技藝,沒想到她個性好強,最後反而是所有人當中學得最好,而且也是最早出師,著實讓福州師嚇了一跳,回憶這段往事陳女士還挺回味。

配色繡外圍

陳女士純手工繪製的圖版,強調龍的生動

電繡的實況,套上圓規框,先繡字再繡圖

電繡的實況,套上圓規框,先繡字再繡圖

八仙彩的製作過程,首先要構思圖像擺放的位置,再利用粉頭或蠟燭畫在布上構圖,這算是比較平面的八仙彩,如八卦、符咒文字及神明圖樣。比較需要立體圖形的八仙彩,就會比較費工,除了要緙絲織錦圖形外,還要將棉花塞得恰到好處,比較常見的圖形是龍、鳳和八仙過海的立體圖。平面和立體,對於繡工來說,立體難度高些,平面雖然較易,唯配色和繡法需要依靠經驗,因此選擇繡工格外重要。

另外,陳女士在訪談中談到整個產業的趨勢,她言及目前南部採取低價和大陸進口的策略,但品質大多很差,一吊掛在廟宇,常很快就壞掉,因此她不怕同行競爭的手段,因為唯有精細的品質才能夠獲得肯定。目前綜觀新竹的大小廟宇,都喜歡將八仙彩承包給陳女士,主要是產品經得起考驗。更大的品質保證是家母的繡工細心,顏色搭配得當,好的繡線和金蔥線是需要謹慎選擇品牌,繡出來的八仙彩才不會褪色,因此只要交出去的作品,很少有客戶會退回,大部分都相當滿意,而且耐用與美觀都兼具,替廟宇增添氣勢與美感。

就陳女士的產品而言,強調的是一種自然的美感,而不拘泥在刻板的想法,在訪談的過程當中,她提及如何讓龍看起來不同於他家的作法。有一個阿伯曾經跟她說,她的龍好像是笑面龍,別人的好像比較兇,而她的比較有笑臉,有空的時候她要自己看看。她後來仔細看,還真的有意思,「我的龍比較生動,很像會趴在你的身上笑。」

配色繡外圍

配色繡外圍

外圍和主體已完成,剩下龍麟,半完成品

外圍和主體已完成,剩下龍麟,半完成品

完成品1

完成品1

完成品2

完成品2

這是陳女士工作上的寶貴經驗,有時候藉由客戶的品評和提供意見,反而能看到平常沒有注意的優勢。任何作品就是要講就「活潑生動」,而不是死死板板,毫無生機可言,目前大陸所充斥在臺灣廟宇的八仙彩,便宜而不講求藝術,受過慘痛經驗的廟宇,很多人會回頭找臺灣的老匠師設計。陳女士常語重心長的勸客戶要愛用臺灣製的八仙彩,而不是為了節省經費買大陸貨,因為都撐不過半年就脫線和裂開,甚至褪色,臺灣製的八仙彩能夠保證五年以上,繡工精細而不退色。

陳女士很樂觀的面對未來,只要她活著一天,就認真的做好八仙彩,給予信任自己的客戶最好的保證。她說不管下一代將來要怎樣發展,她這代就這樣做,她今年七十幾歲了,要說有新的改變是不可能,如果她孫子有興趣要跟電腦結合,可能也可以在網路上拍賣,不過那是他們的想法,也是他們的事情,她沒想太多,現在還是做基本的生意要緊。面對大陸那些便宜貨,她是想用手工和品質來取勝,畢竟便宜貨的缺點很多,雖然便宜用不到半年就壞掉了,還不如勸客人買手工台灣貨,家裡的神桌用品如果用台灣製的,不但花樣漂亮,圖案的意思很吉祥,還可以告訴他們耐用性,經濟不景氣時就要強調耐用性,買一組雖然很貴,但是卻可以用個五年以上,盡量幫客人想延長產品壽命的方法,這樣客人才會不斷的上門。

由這段訪談的內容,我們可以知道老一代的匠師都充滿著豁達的人生觀,對於晚輩也是有所啟發,即便知道未來是夕陽產業,還是要把當下的事做到最好。因此筆者藉由文字,想將臺灣優良的產業老師傅介紹給普羅大眾了解,也希望政府在文化保存上能夠多花點心力訪查民間沒落的產業,很多老匠師仍舊靜靜的在付出精緻的作品,沒因為歲月的流逝而有所停滯,但十幾年後或百年後,這些技藝都會隨著記憶而消失。

國寶並不只是檯面上流行的產業而已,目前政府宣傳軟實力來推動文創產業,何不將夕陽產業的技藝再度活化,讓時下的年輕人能夠投注熱情,就像當年新農業運動-漂鳥營帶動年輕人返鄉種田,如今田園增添新的活力。相同的,若能將舊產業賦予新生命,同樣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並非整個國家就是以電子產業馬首是瞻,傳統技藝還是能夠創造臺灣的另一項奇蹟。

加入書籤
  • Digg
  • del.icio.us
  • Facebook
  • Google Bookmarks
  • Hemidemi
  • MyShare
  • Live
  • Technorati
  • TwitThis
  • RSS
  • Funp
  • Haohao
  • MySpace
  • plunk

“巧奪天工的八仙彩產業” 的回應: 4人

  1. 張連芬 Says:

    可以跟我說陳女士的地址嗎,我想請他幫我繡八仙彩.謝謝

  2. 楊文馨 Says:

    張連芬小姐您好:

    今日已將相關資料寄給您,由於您留下的e-mail資訊是錯誤的,請再與我們聯繫!

  3. 洪志賢 Says:

    可以麻煩您給我陳女士的地址嗎,我想請他幫我繡八仙彩.謝謝

  4. 楊文馨 Says:

    洪志賢先生您好:

    今日已把八仙彩相關聯繫資料寄到您的電郵,還請查收,謝謝。

回應

*
請輸入圖片中的文字
按下圖片中的文字取得錄音檔

Click to hear an audio file of the anti-spam word

  • Loading...


    Loading...

    Login






    註冊 | 忘記密碼

    Register





    A password will be mailed to you.
    登入 | 忘記密碼

    Retrieve password





    A confirmation mail will be sent to your e-mail address.
    登入 | Regi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