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觀察室歷史文章’

日本沖繩數位典藏網站「Wonder沖繩」介紹

星期二, 五月 27th, 2008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 林淑惠

 

  「數位典藏只是用來典藏早期舊有的珍貴文物」,不可否認這是一般人會有的直接刻版印象,其實數位典藏是可以多項發展的。在日本的沖繩縣利用數位典藏製造了多樣化的利用,利用數位典藏來記錄當地的文化、利用數位典藏來推廣地區觀光、利用數位典藏作為教學使用..等等。其中一項方式-推廣地區觀光,是一種創新的推廣模式。將數位典藏成果結合觀光推廣,除了保存當地文化之外,更能將當地的文化介紹給更多人知道,對於國家的形象及典藏技術的提升都是一個很好的作法。台灣是個四面環海的島嶼,擁有了上天所賦予的豐富資源,為何不能透過數位典藏技術將福爾摩沙之美,帶入全世界。藉由介紹日本的經驗,提供我們另一個思考的方向。

 

  「Wonder沖繩」於2002年(民國91年)日本沖繩縣之「沖繩數位典藏統整計畫」下所建置的,網站內容為將沖繩各種文化資產的影片、照片、文字記錄等進行數位化典藏,並透過網路的方式將這些珍貴的資料公開。這個網站的功能不只是文化資產的保存而已,還將沖繩的景色、地區特色、娛樂內容等的觀光資訊一併納入。「沖繩數位典藏統整計畫」的另一個目標為將沖繩的文化遺產、記錄保存起來並交由下一代繼續延續。在內容製作上將以世界高水準的典藏技術為目標,典藏重要文物,並且為了要培育加強技術典藏人才,該計畫有開放給各界企業人員加入參與。數位化後將沖繩的各種資訊、訊息利用網路的方式傳遞,讓全日本甚至是全世界的人都認識沖繩,目標不只是為了振興觀光而已,一方面也可以和世界交流,幫助沖繩的地區文化有更新的發展。

  …詳全文

維基百科(Wikipedia)專題計畫簡介

星期二, 五月 27th, 2008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陳秀華

 

  「維基百科」自2001年上線以來,稟持著「自由」的概念,不論你是老、是少、是男或是女,無論你是來自世界哪個地方,皆可貢獻自己的力量,用自己所熟悉的語言提供知識,同樣也有權力去修改、審核在線上的內容,透過這樣「共筆」機制,漸漸形成如此龐大的百科全書。目前英文版詞條已高達一百一十萬個以上的條目,而超過兩百種語言版本的詞條的總計也高達三百萬個條目,因此說「維基百科」是二十一世紀新社會運動,還真一點也不為過。

 

  目前除了詞條編寫外,在維基媒體基金會下,另發展出許多「專題」計畫,以結合相近的知識與資源。以下簡單介紹三種專題計畫:

 

一、維基文庫(Wikisource)

 

  此區收集許多無版權爭議的文獻作品,以中文版為例,作品類型就包含了史書、小說、散文、詩歌、講詞、歌詞、法律條文等,都是以全文方式呈現,也已經累積了將近五千筆的資料。

 

二、維基教科書(Wikibooks)

 

  這是一個收集各式各樣的教材的地方,包括像是食譜、語言教學、數學、電腦等教學資料,提供學生或教師,教學規劃與學習的園地。目前該計畫正在推展以學科類型分類的「維基圖書館」建置。

 

三、維基物種(Wikispecies)

 

  匯集許多與動物、植物、菌類、病毒等物種分類與相關詞條的資料,但資料量比起其他專題計畫來說算是比較缺乏的。

  …詳全文

Television News Archive電視新聞典藏計畫

星期二, 五月 27th, 2008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程婉如

 

  Television News Archive成立於1968年,座落於美國田納西州的范德堡大學內校園一角,其彙集國內外電視晚間新聞及廣告時段,主要包含ABC、CBS、NBC、CNN、FBC等廣播及有線電視新聞頻道等,不僅完整側錄及典藏新聞時段資料,並且建立良好的檢索系統提供查詢。自1968年起,該計畫人員便已著手進行新聞節目的典藏品清單、摘要及敘述等資料蒐集,而善用此資源整合於資料庫中,不僅能提供做影像內容之典藏,亦為研究歷史或政治事件時的最佳參考來源。

 

  該計畫典藏類型包含晚間新聞及專題報導等,以下介紹此兩種節目類型:

 

◎ 晚間新聞

 

  計畫典藏約含30,000則的電視新聞詳細資訊,每則新聞片段都有內容摘要之介紹,亦提供報導的起訖時間,通常基本資訊包括新聞主播、記者以及與該事件相關的人名、敘述等,而透過網站搜尋系統也能獲得完整的節目清單。

 

◎ 專題報導

 

  從1968 年開始,此典藏機構即進行政治會議、總統記者會、競選活動以及國際相關重大事件等相關新聞之數位化,例如:水門事件、美國人質於伊朗的情形、波斯灣戰爭、恐怖份子對美國的攻擊以及ABC《夜線Nightline》節目等,蒐集超過8,000小時的新聞議題可供使用。儘管晚間新聞裡未詳加描述各事件的發生細節,然而在該計畫資料庫裡皆收錄了所有資訊,以記錄歷史事件的真實性。

 

  Television News Archive計畫網址為http://tvnews.Vanderbilt.edu/,在此計畫資料庫中擁有超過705,000筆有關每則新聞內容的描述,而約8,000筆記錄皆彙集於專題報導之中,其餘則為一般晚間新聞的簡單摘要敘述。若對此資料庫有興趣之讀者,也歡迎隨時親自體驗搜尋之樂趣。以下便針對計畫資料庫的檢索介面作進一步的操作與介紹:

 

  (圖一)為此網站首頁,其提供搜索引擎(TV News Search)以查詢電視新聞資料,點選進去之後連結至(圖二),得以免費註冊為會員之後進行檢索。

 

  (圖三)為登入會員後進入資料庫之頁面,在此有基本查詢、進階查詢以及依日期查詢三種方法,筆者以「TAIWAN」作為關鍵字查詢,截至95/06/06為止,共得1232筆資料,頁面如下(圖四)。

 

  點選每一筆搜尋結果,皆有下述基本資料:新聞標題、內容摘要、新聞類型、時段類型、紀錄編號、起訖時間等,也提供關於此筆新聞報導的播放頻道、日期、時間秒數、敘述等等,另外使用者也可依照自己的需求付費索取拷貝錄影帶等,至於使用者付費機制為何?以下即針對繳納金額、付費方式、運送及使用條款等詳加說明:

 

  首先說明計畫內所典藏的電視新聞會以錄影帶形式寄發給付費索取之使用者,其中又分為兩種選擇方式:

 

◎ 直接複製

 

  此方式為該機構提供最簡單且便宜之服務,使用者可依照自行所需申請複製夜間新聞時段、特別新聞集錦等,索取費用如下表:

使用者類型  索取費用(每半小時) 
范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學生  美金US $25元 
范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職員  美金US $25元 
范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全體教員  美金US $25元 
贊助機構  美金US $25元 
各大教育機關  美金US $50元 
K-12各級學校師生、職員  美金US $50元 
個人研究機構  美金US $100元 
政府機關  美金US $100元 
非營利組織  美金US $100元 
商業團體  美金US $100元 
公立圖書館職員  美金US $100元 
新聞媒體傳播業(電視、廣播、印刷)  美金US $100元 

 

◎ 間接編輯

 

  1. 使用者可視需求而申請多個新聞片段資料彙整於同一錄影帶內。
  2. 編輯錄影帶的費用計算方式無關乎片長(時間長度),而是依照使用者索取新聞片段的數量多寡而定。
  3. 每捲錄影帶可編輯最長時限約為一小時,而收取費用為美金US $10元。
  4. 錄影帶中所編輯的每則新聞片段之索取費用如下表,其依照使用者類型不同而有所區別。

 

使用者類型  索取費用(每半小時) 
范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學生  美金US $12元 
范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職員  美金US $12元 
范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全體教員  美金US $12元 
贊助機構  美金US $12元 
各大教育機關  美金US $17元 
K-12各級學校師生、職員  美金US $17元 
個人研究機構  美金US $27元 
政府機關  美金US $27元 
非營利組織  美金US $27元 
商業團體  美金US $27元 
公立圖書館職員  美金US $27元 
新聞媒體傳播業(電視、廣播、印刷)  美金US $27元 

 

  該方法屬複雜且勞力密集之服務,因此其製作費用較為昂貴,且須先收到貨款後才進行新聞片段挑選、編輯錄影帶等工作,索取者亦可自行準備錄影帶供該機構製作。

 

  上述說明為Television News Archive計畫典藏品之使用者付費機制,亦為該計畫進行典藏所需預算的最大收入來源。此機制對於隸屬於范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之成員或贊助機構等,皆提供最高的折扣及優惠。隸屬於各級教育機關之成員亦擁有適度的折扣,而其餘的使用者類型則比照一般標準之價格付費。另外,關於錄影帶運送、付費方式及使用條款等相關事宜,筆者亦整理如下:

 

◎ 物品包裝及運送

 

  • 凡是范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全體師生或職員皆能直接獲收從該計畫典藏中心寄發的索取物品。
  • 其餘使用者之索取物品若無特別註明的話,則一律委由UPS (United Parcel Service)託運,此運費已含於收取費用內。
  • 顧客可額外付費要求快遞方式為隔日送達目的地。

 

◎ 付費方式

 

  每筆訂單在運送之前皆須先取得貨款,而建議付費方式為信用卡或大專院校所核發之訂購單。恕不接受一般商業公司用途之訂購單。

 

◎ 使用條款說明

 

  • 所有寄發的錄影帶皆視為該計畫典藏中心之資產,請務必擇期歸還。
  • 凡逾期不還者,將罰款美金US $50元。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Television News Archive計畫進行電視新聞檔案數位化至今已近乎四十年載,此機構將所有新聞(含廣告時段)都錄下來,以典藏足夠且完整的資料,並且建立完善的檢索目錄,便於使用者進行查詢,而此種提供大眾查詢資料的公開機制也能讓國內相關典藏單位作為參考,以建立在地化的數位新聞資料庫。

 

《以上撰文資訊皆來自Television News Archive計畫官網http://tvnews.vanderbilt.edu/,若有任何翻譯上之誤解,敬請不吝告知,感謝您的閱讀。》

Machine Translation

星期二, 五月 27th, 2008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李佩瑛

  Machine Translation機器翻譯(簡稱MT)為一種電腦應用系統,可以將文章由一種自然語言翻譯成另一種自然語言。MT並非新興技術,其構想起於40年代末期,由於科學家、工程學家、經濟學者、企業家…等人有閱讀大量文件或使用非母語溝通的需要,如遇此種情形,具有翻譯能力的人往往供不應求,而機器翻譯正好可以紓解這樣的供需。再者,學者專家一向有去除語言障礙能促進國際之間的合作與和平的理想,機器翻譯於焉誕生。

  在這樣的構想還頗為模糊的時期,Warren Weaver(1894–1978)可謂機器翻譯的先驅,他於1947年寄給電腦控制學家Norbert Wiener的信件,以及與英國放射結晶學家Andrew Booth的對話中首先提出機器翻譯的構想,並在兩年之後撰寫了闡述相關理念的備忘錄「Translation」,並成為日後的The Weaver memorandum(1949),堪稱當時較為具體兼具代表性的文章。

  機器翻譯雖然是由簡單的概念而來,但其背後的運作方式卻是相對的複雜,需透過文法、語義學、語法、片語…等分析,經拆解成符號後再重新組合。這種類型的機器翻譯需要龐大的辭彙,包含形態學、語法規則與語義資訊,但單一的機器翻譯形式並不能完全滿足需要,於是逐漸產生因應各式需求的機器翻譯形式。

  1954年由美國喬治城大學與IBM合作的實驗,成功的將超過60句俄文翻譯成英文,雖然只簡單使用六種文法規則與250種字彙,無疑這也展現了機器翻譯的可行性,同時啟發了全球對於機器翻譯的興趣,尤其是當時的蘇聯。

  後續的十年有許多不同的政府機構與學術團體致力於MT的研究與開發,如IBM替美國空軍完成的俄翻英系統。其他的學術團體如麻省理工、哈佛大學、柏克萊大學…等則致力於理論研究,也開發出早期的人工國際語言與轉換系統(e.g. MIT與Cambridge Language Research Unit, CLRU)。

  但1964年由美國政府贊助的機構ALPAC(Automatic Language Processing Advisory Committee)卻於1966年撰寫的一份報告中扼殺了MT的發展,報告中指出MT並未能正確有效的翻譯,與人工翻譯相較之下成本為其二倍,並沒有迫切發展的需要。自此之後MT於美國發展趨緩,而加拿大、歐洲等地則因當地的語系較繁雜逐漸產生需要,與當初美國針對俄文與技術層面的發展不盡相同。

  後期的MT則逐漸全球化,在80年代左右則有跨國合作的商用MT系統出現,如Systran這樣的電腦翻譯軟體也廣泛的被國際組織與企業採用。在80年這樣的市場熱潮領導了人們對於MT的一些省思與注意,無論是結合人工智慧與新的語言學理論,MT的前景令人期待,但最終都是希望能提供人際溝通之間便利的工具,與文化之間的融合了解。

參考連結:

1.Machine Translation: past, present, future

http://ourworld.compuserve.com/homepages/WJHutchins/PPF-TOC.htm

2. Machine translation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chine_translation

3. INFOAMERICA > El portal de la Comunicacion > O Portal

http://www.infoamerica.org/

4. Warren Weaver memorandum, July 1949

http://ourworld.compuserve.com/homepages/WJHutchins/Weaver49.htm

5. EAMT(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Machine Translation)

http://www.eamt.org/

6. Machine translation and computer-based translation - publications by John Hutchins

http://ourworld.compuserve.com/homepages/wjhutchins/

7. SYSTRAN Language Translation Technology

http://www.systransoft.com/index.html

Discover Life網站簡介

星期二, 五月 27th, 2008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 梁美珍

 

  Discover Life是在The Polistes Foundation贊助下的所成立的生物多樣性網站。由University of Georgia 及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與 South Afric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Council協助管理。智囊團隊集中於美國麻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其使命是為了蒐集和分享自然界知識,以改善與提升全球的學術教育、人類健康、農業、經濟發展及生物保育。

 

  由於是非營利的組織,它的顧問團涵蓋全球自然生物界、教育、保育及技術方面的學者專家,共同建立了全球網絡合作夥伴。提供專業技術、生物資源及基礎建設的專業意見,共同完成使命。

 

  另一方面,此網站的目標是希望透過全球各生物多樣性學者家的通力合作,建置線上互動式的百科全書,使資訊流通得更快,藉此提供在生物多樣性方面更具有效率的學習與提升這方面的管理,因此投入了更多的數位化技術、高畫質的影像、鑑定指南與及時的高分辨率地圖等技術。希望透過全球性的合作,目標於2012年時候,此網站即可獲得上百萬個物種的珍貴資訊。

 

 如何獲取更多的生物多樣性資料?

 

  為達到以上目的,Discover Life團隊急需要各地的科學家、土地管理者、地方博物學家、公民科學家、老師、學生,和其它贊助者的幫助。亦建議建立國際網絡的地方技術和培訓中心,協助蒐集更多生物多樣性相關的資訊,並分享他們的知識學問。同時依據各地區的能力與需求,Discover Life團隊在推廣方面是提議在地區設置專業人力與設備器材,加速線上達到上百萬個物種資料的目標。

  …詳全文

  • Loading...


    Loading...

    Login






    註冊 | 忘記密碼

    Register





    A password will be mailed to you.
    登入 | 忘記密碼

    Retrieve password





    A confirmation mail will be sent to your e-mail address.
    登入 | Regi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