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數位化工具箱’

NewsML(News Markup Language)

星期四, 六月 26th, 2008

名稱:

 

  NewsML(News Markup Language)

 


 

 描述:

 

  著重封裝多種不同的媒體,用於描述電子
 

 


資料來源:

 

  林信成、康珮熏,2005,《報紙新聞數位典藏Metadata轉換系統之設計與應用》,中文媒體數位典藏與新聞標示語言研討會論文集。

植基於ICC色彩管理系統的立體器物數位典藏攝影模式之研究(4)

星期一, 四月 28th, 2008

A Study of Image Capturing Modes for 3D Object’s Digital Archives Based on ICC Color Management System(4)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任助理 陳靜嫺

 

 

結論

  本研究針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典藏的青銅器、陶器、以及石器,找尋最佳的色彩複製模式。首先,借助GretagMacbeth ColorChecker色卡,校正機背掃瞄式數位相機的曝光指數,影像經灰平衡之後,再用ProfileMaker與ProfileEditor這兩個 ICC色彩描述檔編輯軟體,調整影像的明度、對比、飽和度。最後以心理物理的視覺評比實驗方式,評估這些複製影像在液晶顯示器上的準確度與喜好度。研究結果發現,在本研究的實驗環境下,適度的增加明度、對比、飽和度,能夠提升影像複製的準確度。喜好度的表現則與器物種類有關,陶器特別需要加強對比與飽和度。若與對比不足的影像相比,觀測者多偏好對比略高的影像。應用本研究的實驗結果前,需注意本研究的觀測者是負責數位典藏拍攝工作的專業人員,優化調整參數的數值也可能受到數位相機、顯示器的色域範圍與階調特性的影響。
 
  經過本研究的系列實驗驗證發現,使用「色彩管理系統」與不使用「色彩管理系統」的影像器物色彩有明顯差異,因此,拍攝數位圖檔最後一定要套用色彩描述檔,這個是圖檔在後續處理應用上,或是在不同電腦開啟時,是否會產生色偏的主要關鍵因素。而最佳的色彩描述檔的調整模式,首先必須找出影像的最佳曝光指數,因為實驗發現,曝光指數關係著色差的大小。此外還有一個重要步驟需要執行,那就是白/灰/黑平衡,不管是在拍攝時透過拍攝軟體來設定,或是圖檔拍攝後,白/灰/黑平衡都是拍攝必須要做的步驟,因為實驗發現它對色差的影響很大,經過白/灰/黑平衡處理的影像,平均色差值已能達到3以下了。另外,本研究實驗發現,每種器物類型都有它獨特的顏色及特性,必須針對每種類型的器物來製作數位相機色彩描述檔,才能得到最佳及最真實的色彩複製影像。
 
  本研究目前只針對三種器物類型:青銅器、陶器、以及石器做實驗,後續可以嘗試更多其他類型的器物做更深入的拍攝及色彩研究。除了不同器物類型的色彩研究,不同的打光方式、不同的紙張使用、不同的光源種類、和印刷物放置在不同的觀測環境、等等,這些都是可以也值得繼續研究的項目。相信這些後續的研究必能解決現階段實驗所不能達到的,並得到一套更佳完善的立體器物拍攝流程。
 

…詳全文

植基於ICC色彩管理系統的立體器物數位典藏攝影模式之研究(3)

星期一, 三月 24th, 2008

 A Study of Image Capturing Modes for 3D Object’s Digital Archives Based on ICC Color Management System

                   陳靜嫺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任助理


●實驗結果分析

●實驗一〈色彩描述檔套用與否的差別〉

此實驗發現套用與無套用色彩描述檔差異非常大,由表1得知,測量1/20秒曝光下的色卡得知,沒有套用色彩管理系統的色卡平均色差值為29.37,而有套用色彩管理系統的色卡平均色差值為18.53。差距將近兩倍。不過兩者的色彩距離標準值都遠大於視覺可接受的。

表11/20曝光下沒套用色彩描述檔與有套用色彩描述檔的平均色差

 
分別將曝光1/20秒拍攝的青銅器以及石器影像套入色卡在曝光1/20秒所製作的色彩描述檔後存檔,另外,比較沒有套用色彩描述檔的青銅器以及石器影像。結果發現,有套用色彩描述檔的文物圖檔就算曝光不足,依舊能調整回與文物原件相差不遠的顏色。相反地,沒有套用色彩描述檔的文物檔,明顯可以看出整張檔案偏藍,無法與原件做比對。因此,此階段實驗驗證,拍攝文物圖像必需套用色彩描述檔,以接近文物顏色的正確性。下面兩張圖是以1/20曝光拍攝的青銅器文物檔作為例子,分別為無套用(見圖1左)與有套用色彩描述檔(見圖1右)。

   
圖1:沒有套用描述檔(左)與有套用描述檔(右)之青銅器

…詳全文

數位物件識別碼 DOI

星期二, 一月 8th, 2008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李佩瑛

 

  「數位物件識別碼」(DOI)命名系統,是於1997年建立的數位檔案命名標準,由1998年在法蘭克福成立的International DOI Foundation(簡稱IDF)負責運作。
 
  DOI為一識別數位系統上之智慧財的的標準,並結合後設資料做為延伸,由於DOI是為文件(包含電子文本)指定一特殊識別碼,因此於各地均能夠取得,具有跨平台的特性,即使存取地點改變,依然能夠取得同樣物件。目前全球有許多國家使用DOI命名系統,註冊中心(Registrant Agency)分別是IDF和CrossRef。 註冊成為DOI命名系統之會員,原則上本身不用自行管理整個命名機制。

     DOI命名架構如下所示:
  

 以數位出版文件DOI編碼為例:  10.1000/182

   10.1000為出版社ID,由DOI註冊中心編發,尾數182則為申請單位編發之物件識別碼,並可以與ISBN, ISSN或是SICI結合。
  
   目前DOI的註冊中心已有七個經過IDF認可,並分布全球:

* CrossRef (USA) * Nielsen BookData (UK)
* R.R. Bowker (USA) * TIB (Germany)
* CAL (Australia) * OPOCE (EU)
* mEDRA (Europe)  

…詳全文

以「數位化」觀點談台灣老照片保存

星期五, 十二月 7th, 2007

 

 

文:國家台灣文學館典藏組助理研究員 羅鴻文
E-mail:hungwen@nmtl.gov.tw
以臺灣為研究主題,似乎在近年已成為熱門的顯學之一。為了要瞭解臺灣文化的脈絡與變遷情勢,必須仰賴完整的文獻資料,而攝影照片因其獨有的時間性與紀實性,便成為學術研究時不可或缺的輔助資料。
臺灣攝影的演變史至今仍未有具體的研究成果,原因包含了對攝影史、攝影家,以及攝影材料等全面性研究工作的不足,而社會大眾普遍對攝影材質仍一知半解,除了無法建構出完整的臺灣攝影史外,更遑論最基本的保存工作。

…詳全文

  • Loading...


    Loading...

    Login






    註冊 | 忘記密碼

    Register





    A password will be mailed to you.
    登入 | 忘記密碼

    Retrieve password





    A confirmation mail will be sent to your e-mail address.
    登入 | Regi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