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嘩聲
現代生活經常被微縮為城市生活,鄉村因此被遺忘了。這種狀況令人憂慮,因為沒有了農村、農業與農民,都市化的節奏其實也不可能。
在俗稱台灣穀倉的雲嘉南平原,也是供應城市食物的地區,拍攝了約四十張的相片,讓勞動者站在自己的工作場所,用自己的語言,話出對農業政策的感觸與複雜心聲。平時很難接觸到的農民們,將透過相片和聲音的中介,直接面對觀者。這也讓觀者直接面對農民,以農村的多彩、豐富,作為另一種側寫方式,在快速變化的都市生活裡,正向表達生命和土地最親近的關係、想法及創造力。
賴永興,52歲。
政府現在說要和大陸通,要怎麼讓百姓安心?我們無法和大陸貨拚,只能做好自己本分,如果政府連把關都做不好,這個政府就沒有用了。台灣以農立國,台灣有今天也是從農業起來的,但台灣農民還是很弱勢,政府還要壓低農產品的價格。大家都要吃米,米漲一兩塊好像是很嚴重的事,但是政府已經近二十年沒有調整過收購米的價格,這二十年來物價波動了多少,政府難道不知情嗎?其實是知道的,但他們認為要照顧整個台灣經濟,所以大宗物資都盡量控制,不過進口貨物無法控制,就被生意人控制,像是大麥黃豆這些期貨,操作個一陣子錢就賺飽了。人民只有承受不了才會發聲,一般都是日子過得去就好,做田人也比較不愛接觸政治,覺得做好本分就好,產量做到、收成好就好了。
徐明祿,39歲。
務農約十五年,現在以鳳梨為主,種一甲。不過現在鳳梨太便宜了。希望這個鳳梨便宜的時候,政府可以看看是要把這些產品外銷,還是讓它有個平均的價格,不要讓農民賠錢。現在價錢都是個位數的怎麼不賠錢?種鳳梨要一年半才能收成,在拍賣市場一公斤才八至十元怎麼會符合成本?一顆鳳梨大約都在兩公斤,要找到三公斤以上的也很少;一顆鳳梨才十六塊,卻要花一年半的時間才能種成,你看這樣賣怎麼夠成本?種越多,賠越多。
黃成功。
希望就是希望種得好一點,有多一點錢賺就好了,靠天吃飯的,希望有豐收。不然時好時壞,有時候連工錢都沒了。
楊忠耀,55歲。
種田四十年了。種田這麼久,什麼都遇過了,民國六十幾年我們就在做共同運銷,那時候也有做分級包裝,那時候真打拚,我們村莊早期是做番茄起家的,那時候少人種,利潤都很好,後來政府教我們做共同運銷、分級包裝,量大之後利潤就較差了。後來我就轉型做水稻,大約做六、七甲,因為都機械化了,適合我這種中高齡的人,消耗體力也少,我這幾年都專心做水稻生產。政府的制度好對農民當然不錯,我的願望當然也很多,不過要希望政府怎樣,總是要等待,還是靠自己最要緊,把自己的工作規劃好,效率高一點,設備完善一點,就能達到產量、品質,還能節省人力。現在都追求技術性啦,你看這些都我一個人做,我太太幾乎都沒到田裡幫忙。現在年輕人大都是大學生,要賺個三、四萬還是要拚死拚活,農業如果想認真經營好好研究,要賺多好的收入也許沒辦法,但要賺個三、四萬塊,如果技術有突破的話還是可以的。種田也有好處,可以陪家裡的長輩、陪孫子,時間很自由。
郭梓鋒,77歲。
做田是沒辦法有什麼利潤啦,現在工資貴、成本高,像今年是好年冬,天氣好,我們收成就多,像前年的二期都遭到颱風損害,就失收,差不多剩下五成以下,這個政府就可以補助。
儘管農村的生活與我們距離遙遠,但當他們拿起大聲公,畫面頓時流瀉著風吹過農田悉窣的聲音,在這裡記錄的,是農民的心聲,也是他們對社會與土地最直接與真誠的回應。
作食人─2009新港農民影像展於新港文化館‧25號倉庫展至98年12月27日。
·新港文教基金會
http://www.hkfce.org.tw
十月 16th, 2009 at 4:10 下午
您做的口述整理與側寫非常詳實呢!!生活在都市的我們,往往會站在自我核心的立場上看台灣各地,卻無法設身處地的瞭解今日鄉村與偏遠地區的實景。
換個角度,透過網路,我們發現到不一樣的台灣。
謝謝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