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打鼓,四方共鳴-優人神鼓舞作資產數位典藏計畫(上)
文/廖智賢
除舊佈新、搬家清運,這是無論在個人或團體都曾經有的生命經驗。或是礙於存放的空間不足,或是自己當下的決定,有值的家具、古董,無價的書信、卡片,都可能面臨不得不取捨的命運。這是無論個人或團體都曾經有的生命經驗。
直到老師在教室黑板寫下的學測倒數日期接近,才想到需要翻讀可能已經被資源回收的課本來溫習;直到出了社會準備應徵第一份工作投遞履歷,才在三更半夜尋覓不知道存放在哪個抽屜的畢業證書;直到難得舉行的同學會再與昔日戀人重逢,對方依舊充滿魅力,才想到過去的情書不應該在分手的夜晚搓揉丟掉。
儘管豐富的生命歷程像是一座博物館,只是負責擔任典藏文獻資產的我們,再怎麼仔細整理,還是免不了在未來的平常日子憶起。「啊!好可惜,當時為什麼沒有把它帶走。」「我好糊塗!當時怎麼把它給丟了。」
時光流轉,要靠腦袋回溯記憶,一年半載還算容易,只是累積漫長歲月之後,再回首,才發現要分辨真實與否不是那麼簡單。此刻,優人神鼓,正要在表演謝幕的掌聲之後,走下舞台,繼續面對這個挑戰。
優人神鼓劇團的成立經歷二十二個寒暑,也從二十世紀跨越到二十一世紀。優人神鼓的前身就是優劇團,是劉若瑀老師在1988年創辦,並利用木柵山區的大自然環境為劇場舞台讓團員練習。
海報、傳單、剪報,劇本等等檔案資料,這些文獻的價值不只彰顯在古老新舊,而是它對於這塊土地的印證與記憶,紙張單薄而輕柔,但是能夠承載時代劃下的刻痕。只是劇團經營,創作練習為先,宣傳公演為後,文獻典藏又再次之,對於優人神鼓,專精於表演藝術的他們來說,打坐、打拳、打鼓都不成問題,怎麼去維護珍貴的文化資產,倒是個迫切需要處理的狀況。
優人數典,一拍即合
「其實優人神鼓也知道典藏這一塊很重要,但是沒有後面的動力推著它們,現在有數位典藏,也是推動著他們思考這件事情,因為無論是雲門舞集或優人神鼓,它們百分之九十九的精神,都擺在劇作或者舞作的排演或公演。」優人神鼓舞作資產數位典藏計畫(I)主持人柯皓仁教授這樣解釋。
術業有專攻,三年前就主持過雲門舞集舞作資產數位典藏計畫的柯教授,認為通過了要求盡善盡美的雲門舞集的考驗以後,也將目標再放到同樣受社會矚目的優人神鼓。當初雲門舞集執行了第三年,柯教授覺得一個計畫做三年差不多,就繼續尋找標的物,因為包括執行過雲門、李泰祥的計畫,正巧都是國家文藝獎得主,於是思索著,是不是可以從國家文藝獎這個標的來出發。「剛好2008年國家文藝獎公佈,發現優人神鼓在其中,就產生幾個想法,於是積極與優人神鼓接觸,很幸運的,可以說是一拍即合。 」柯教授笑著說道。
然而,將文獻資料小心翼翼打包、整理,再運送到柯教授精心打造的「數位平台」重新掃描、歸類、建檔,其實都只是計畫的開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