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打鼓,四方共鳴-優人神鼓舞作資產數位典藏計畫(下)

 文/廖智賢

圖說:2007《入夜山嵐》文化景觀,山中劇場

於是,優人新作的鼓音響起,那第一聲必定是從山裡面傳出來的。甚至從2006年開始,每年都會有山上劇場的公演,無論風雨,更不畏寒流,這座山頭已經成為優人神鼓每齣劇作的起點,也為了要妥善保存這種人與自然互動的藝術形式,台北市政府也在2007年正式將老泉里山區的「優人神鼓山上劇場」命為文化景觀。當然,怎麼呈現這座用雙手披荊斬棘、一石一柱打造的山中劇場,這也在柯教授的計畫架構之內。

無論是空景或排練,攝影師已經在2009年12月到山上劇場取景過,現在會把照片作品變成環場影像,除了現場照片之外,也針對優人神鼓在山中劇場正式公演拍攝了影片。柯教授指向旁邊參與計畫的成員說:「而且公演當日山上淒風苦雨,本身駐點在師大的成員陳健行回來隔天就重感冒,然而珍貴的畫面都留下了紀錄,有了豐富的素材,之後就看我們放到網路上去呈現它。」

圖說:2007《入夜山嵐》
圖說:2007《入夜山嵐》

提及山上劇場公演,柯教授用了形容惡劣天氣的「淒風苦雨」,當下,田主任好心地安慰同學說,往年雨勢更大,滿地泥濘,去年的天氣已經算好了。或許,參與計畫的成員們在嵐靄雨露的山中劇場不只是單純記錄,更在如此獨特的環境中獲得心性的鍛鍊。

藝術,與修行共生

藝術創作是如此龐大而細碎,關於那個時代所保留下來的印跡,它的喧囂與騷動,它的無聊與不安,它的震盪,化作演出,生動且細緻地展現在每一位觀眾面前,和人群達成了某種心靈默契,而這些觸動思緒的開關,是關於創作者的記憶與生命歷程,當生命觸碰到記憶深處,靈感便騰地打開了,一切也活動了起來,儘管雲門舞集與優人神鼓都是國家文藝獎的得主,但是內含的核心精神卻迥然不同,創作的靈感泉源更是各異。

田主任說:「優人神鼓的山上劇場,應該是台灣表演團體裡面,極少數擁有屬於自己的戶外排練場地。」由於優人神鼓的藝術總監劉若瑀,早期在美國接受的教導及訓練,就是去體會大自然變化,得到個人的體悟,於是創團時也選擇了山中作為練習的地點。「早期,團員訓練都是一大早開始,因為沒水沒電,一定要天黑就下山,還要去提水,就是一個很純粹的,在上面打太極、靜坐,所以他們表現出來的東西會跟別人不太一樣,並且一直延續到現在。」

圖說:1996優人神鼓雲腳臺灣DM

提到優人神鼓的修行,除了上山,也當然還有下鄉。1996年,優人神鼓劇團從墾丁出發,晚上打鼓、白天行腳,28天走過25個西部鄉鎮。隔年,35天走了800公里,足跡遍及東台灣,跨著最大也是最雄壯的步伐,更積極與地方文化、祭典結合。2008年,優人三度下鄉,50天繞行台灣長達1200公里,走訪100鄉鎮,巡迴表演30場次。對優人神鼓來說,這樣踏踏實實,繞行台灣一圈的過程,即是「雲腳」,透過雲腳,其實有自我修鍊的精神在裡面,如同人的成年禮,是一個階段完成,新的階段開始,連結土地的生命力,再次與台灣潛藏的力量相遇。

數位化,開花結果

計畫執行第一年的重點是將「山上劇場」呈現,計劃第二年的重點,則會將「雲腳台灣」也融入到典藏計畫,在團隊合作漸入佳境下,有著循序漸進的步調,數位典藏計畫的執行與「雲腳台灣」一樣穩健踏實。

關於優人神鼓舞作資產數位典藏計畫的團隊,除了有駐點在師大的成員,也有直接進駐到優人神鼓的成員張煦。當初在找研究助理,其實就是透過優人神鼓這邊去進行,必須要找一個對優人神鼓有所了解的。柯教授說,儘管張煦之前沒有任何數位典藏的經驗,但是念資管的他對於數位化也有認識。

於是,曾經擔任過志工的張煦就成為田主任整理文獻的好幫手,在翻閱剪報一筆一筆看到眼睛都痠痛的過程,也讓她們更快速了解優人神鼓的淵源與過程,藉由這個參與也化成無形的學習。田主任也認為,因為檢視了很多資料,對這團體會認識更深,包括對它核心的價值,以及所要呈現的東西,也相信之後網站呈現出來,對優人有興趣的網友或觀眾,都可以透過網站獲得更多資訊,能利用網站初步認識這個劇團。

讓優人神鼓的官網與數位典藏的網站合一,例如說要不要加入web2.0的精神,基本上技術都沒有問題。目前,關於優人神鼓的相關新聞及表演訊息發佈在Facebook與無名小站,柯教授也想過是不是將這些機制整合到官網過來,使得優人神鼓的網站具有互動性,但是未來的定位,還是會尊重優人神鼓這邊的考量為優先。

用數位傳遞能量

藝術總監劉若瑀與集鼓指導黃誌群,將生活中修行的體悟,打出內在自我的提問,形成優人神鼓一再突破與創新的樣貌。然而,他們可能沒有想到,他們撞擊出來的火苗,引發更激賞、盛大、創意的花火。訪問優人神鼓的編輯決定轉換跑道於文獻室任職、擔任優人神鼓的志工,因緣際會加入數位典藏計畫,鑽研理工領域的研究生撰寫著優人神鼓網頁程式。柯教授笑得開懷說:「之前還有一個研究生,剛開始不認識優人神鼓,現在已經成為粉絲,還會自己去買票看表演。」

表演藝術與數位典藏交織出意想不到的脈絡,在人際關係,也在網路平台,如同形成紮實的鼓面,當優人潛心靜氣將手中的木棒敲擊,打出響聲咚咚,波動成為一股浪潮。近處,也許不在山中劇場,遠方,可能不是他鄉舞台,藉由數位典藏的平台,傳遞內心、掌中的能量,都可以讓使用者得到深刻的共鳴。

圖說:優人神鼓舞作資產數位典藏計畫之首頁截圖

圖說:優人神鼓舞作資產數位典藏計畫之首頁截圖

延伸閱讀:
優人神鼓舞作資產數位典藏計畫 (I)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cat=20&action=detail&id=252
加入書籤
  • Digg
  • del.icio.us
  • Facebook
  • Google Bookmarks
  • Hemidemi
  • MyShare
  • Live
  • Technorati
  • TwitThis
  • RSS
  • Funp
  • Haohao
  • MySpace
  • plunk

回應

*
請輸入圖片中的文字
按下圖片中的文字取得錄音檔

Click to hear an audio file of the anti-spam word

  • Loading...


    Loading...

    Login






    註冊 | 忘記密碼

    Register





    A password will be mailed to you.
    登入 | 忘記密碼

    Retrieve password





    A confirmation mail will be sent to your e-mail address.
    登入 | Regi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