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影數位修復計畫重現世紀末台北城
還記得上個世紀的台北舊火車站與光華商場嗎?隨著鐵路地下化與光華陸橋拆除,這些風景早已成為台北人逐漸淡去的回憶,如今就算站在台北火車站前,恐怕也難以指認舊日風景。
2010年中影投注大量資金人力,展開數位修復經典國片的計畫。第一波數位修復的六部電影便是以80與90年代的台北城為主題,以「I愛台北」為名,不只將舊日台北帶回觀眾面前,更是一個清晰無比猶如昨日重現的數位修復版本。
中影重新發行《戀戀風塵》、《恐怖份子》、《熱帶魚》、《飲食男女》、《愛情萬歲》、《徵婚啟事》這六部台灣電影的數位修復DVD與《戀戀風塵》的藍光光碟。這六部電影從呈現80年代台灣社會迅速變遷的《戀戀風塵》與《恐怖份子》開始,延續到呈現90年代拜金浪潮的《熱帶魚》與重新省思家庭關係的《飲食男女》,再以世紀末愛情中的頹廢《愛情萬歲》與幽默《徵婚啟示》作結。
台灣電影一直在世界電影上佔有不可忽視的位置。1984年起,法國《電影筆記》首次將台灣新電影介紹給西方觀眾,此後十多年,隨著侯孝賢、楊德昌等人逐漸躍升為國際級大導演,台灣電影在世界電影中自成一格,展現特有的美學及藝術風格,是世界文化中的藝術資產。
然而,電影膠卷的保存原本不易,極易老化變質,台灣海島型氣候更使底片產生刮痕與霉斑,大幅縮短影片壽命,這樣的結果將是台灣與世界的損失,因而中影決定展開數位修復影片計畫。
數位修復影片猶如愚公移山,需要耗費大量金錢、時間與人力,進行影像數位修復前,必須將影片重新掃描,再以數位方式逐格進行校正,最後以數位電影拷貝(DCP Digital Cinema Print)方式永久保存。以每秒24格計算,一分鐘便有1440格,一部兩小時的電影需要修復172800格,並且在色調與光線上都必須保持一致以免破壞原作風格。
對中影來說,除了技術上的修復之外,如何呈現出影片原先的靈魂也是一大挑戰,中影盡其所能找回影片拍攝當時的導演、攝影師等工作人員來提供建議與指導,藉由這些電影工作人員的協助,回到最初的創作理念,還原電影最初的迷人的風采。不過,也有些導演希望調出新的色調,在數位化時代賦予舊作品新面貌。
目前中影的數位修復作品分為藍光與DVD,由於目前市面上大眾的硬體設備尚未全面升級更新,因此一開始選擇發行較為普及的DVD,並同時推出《戀戀風塵》測試消費者對於藍光的市場反應。由於藍光版本的熱烈迴響,日後數位修復影片都將以藍光發行為主,讓台灣電影的影迷能夠擁有最高畫質的收藏作品。
這些經典國片中的舊日風景,不只是勾起老一輩影迷的舊日回憶,也讓新一代觀眾重新認識生活周遭的環境,讓熟悉無比的建築與風景也具有歷史深度。此外,台灣電影中所呈現的人文思考、社會議題、藝術風采及電影手法,在全新修復的數位版本中得到更完整的呈現。舉例來說,許多研究台灣電影的學術論文都曾提到《恐怖份子》中主女角繆騫人凝視窗外一景正好有洗窗工人的影子倒映在窗玻璃上,乃是呈現台北生活的危機與張力,然而舊版本由於解析度不佳,洗窗工人身影模糊,無法使人感受到楊德昌導演的用心。數位修復前的《戀戀風塵》也由於解析度不佳,缺乏明暗層次而無法感受到礦工、隧道與男主角收到分手信時的悲痛神情。這些細節透過數位修復,將台灣經典電影帶回首映時的風采,讓人再次感受到台灣電影之所以成為世界電影經典的意義。
首批經過數位修復的經典國片「I愛台北」系列並找回當年各片工作人員,藉由對談與訪問,訴說台灣電影擠身世界電影之列的過程,或對照新舊風景,或談論已逝導演楊德昌,帶給觀眾新的觀影方向。
數位修復不只是延續了經典國片的生命,更令它重生,讓新一代的觀眾能透過數位修復的版本親臨當年的台北城,親臨當年的影片首映,體會曾震撼世界的感動。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