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舞蹈同場上映──國光劇團

/廖智賢

國光,國家文化瑰寶

2010年底,京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非物質文化的人類共同遺產,建國百年,國光也製作了《百年戲樓》這齣新編舞台劇,帶領觀眾欣賞京劇發展的百年歷史。這兩件大事,似乎也回應了國光簡介所述:「戲在歷史中流轉、在歲月裡搬演,京劇融合戲曲百家之長,歷經兩個世紀薈萃,成為當代文化資產的重要瑰寶。」但是京劇這塊瑰寶,在台灣的舞台下、現實上,也曾經在強調傳統與在地思維的洪流中被淹沒,甚至失去了光澤。

國光的歷史沿革上溯至中華民國政府撤退到台灣,由軍方執行文藝工作的戲曲表演團隊,19957月,京劇完成為軍方服務的階段性任務,原存陸光、海光、大鵬這三支劇隊則整併為國光劇團。裁撤之後,整合的草創期,因為人員來自不同單位,大約經歷三年的重新平衡與定位。當時的京劇也由台灣民間文學傳說汲取新題材,予以重新改編,創作了台灣三部曲《媽祖》、《鄭成功與台灣》及《廖添丁》來嘗試接近本土,但是仍然屬於教忠教孝的題材,不夠與生活貼近。在國光持續探詢摸索之下,也逐漸改變了觀眾的思維。「過去觀眾是講究聲腔韻味夠不夠,台灣三部曲之後,國光超脫傳統京劇的題材,劇評方向也隨之改變,大家開始在討論,透過創作表現了台灣這群表演藝術工作者腦袋在想什麼!」國光研究推廣業務科長張育華說道。

2002年藝術總監王安祈到團,國光彷彿換上一個具有藝術眼光的腦袋,在原有組織架構健全的體制下,王安祈的藝術理念可以有效執行,從劇場找到感動人心的力量。張育華提及:「王總監擅於運用新編創作表達,故事中理性與感性的結合才能與觀眾情感溝通,而且能夠用現代觀點詮釋傳統文化價值。」終於,國光找到展現自身光彩的方式,也陸續推出《金鎖記》《孟小冬》等等佳作。20083月,國光改隸文建會附屬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2010年,國光除了致力於傳統戲曲的永續經營,不斷地推陳出新,更與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進行數位典藏合作,要將京劇光采在數位平台再現。

國光找到展現自身光彩的方式,也陸續推出《金鎖記》《孟小冬》等等佳作。

《釵頭鳳》唱出傳統經典

張育華的身分是國光研究員兼研究推廣業務科長,以前也是京劇演員(復興劇校畢業),國光成立的第一天就是她的報到日。「當時正好遇到國光成立,需要吸收具有傳統京劇背景,而且進修過,擁有碩士學位的人才,真是很難得的機緣。」她回憶起16年前的情形說道。對於國光的情感,她也覺得與找一份工作是不同的,因為過去曾經是演員,那些在舞台上的名伶都是師兄師姐,負責藝術行政工作之後,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幫助這些演員、劇作找到與外界溝通的語彙,並且進行學術研究與國內外推廣。

最初,張育華也有說服不了自己的時候,直到1997年,國光請來前上海崑劇團當家旦角華文漪與國光首席小生高蕙蘭合作崑劇《釵頭鳳》,傳統戲劇,才開始在她身上有了共鳴。「國光成團第三年,我們年度大型巡迴演出《釵頭鳳》,那是一齣講述陸游與唐婉之間遺恨千年的愛情故事,當時我是行政人員,直覺劇情好無聊,想說觀眾不睡著才奇怪,後來華女士來到國光排練,因為要寫新聞稿就去劇場一趟,哇!一看到那身段覺得被她迷住了。」看完演出的張育華感動落淚,這也是她第一次相信,傳統戲曲可以讓人有非常真實的感觸。

她也明白,演員在舞台上直接傳遞給現場觀眾的感動不一定能轉化到電視、電腦前,京劇包藏的情感若是要進入現代人的生活,這樣的傳遞是需要被重新處理的,於是國光推廣傳統戲曲至各個不同角落,從國家劇院到廟口野台,務使民眾無論在那裡都能認識傳統戲劇,現在,更拉著光纖電纜進入家家戶戶開鑼唱戲。「我們很有意識要拓展新的觀眾,特別是年輕的族群,2003年以後,國光積極辦理校園推廣,但是有時候不是演一齣戲,講座需要大量關於技藝方面的資料給民眾閱讀,準備這些素材,也是整理過去的資料,慢慢的我們了解怎麼與外界溝通,跟學校結合研習課程、與老師討論如何寫教案,很有斬獲。」關於拓展,張育華也提到了自身經歷的推廣。如今,她除了將過去準備校園推廣的資料重新整理分類,建立所有劇目單元的Metadata,更剪輯影片呈現精彩片段,以因應在數位平台上使用者的需求。

《釵頭鳳》是一齣講述陸游與唐婉之間遺恨千年的愛情故事。

舊資料,首重整理分類

世新大學與國光合作數位典藏的契機其實早就埋下了種子。2009年,為了讓學生接受多元文化刺激,提升校內人文素養,世新邀請了駐校學者,其中就包括國光京劇名伶魏海敏。這段接觸也讓主持人蔡念中觀察到可行性。「關於文化藝術的數位典藏,我很早就開始注意,我在瀏覽過去的計畫發現,雲門舞集、優人神鼓這些表演藝術團體通通都有執行過,但是京劇這部分很欠缺。」日後,一場世新與國光的聚餐中,蔡念中就與校長表示有意願申請計畫,國光的鍾寶善副團長也允諾贊成之意,自此,國光的場場好戲也得以在網路開演。

蔡念中用目前最高的規格加以典藏國光。

針對本身的長才與學校的資源,蔡念中希望牢牢抓住數位化的趨勢:「許多數位典藏在影片處理上畫質都不夠好,以目前科技來說HD絕對是發展趨勢,我們就希望用目前最高的規格加以典藏國光。」至於過去的演出當時沒有以高畫質拍攝,他也表示,這些舊的劇目再有機會演出時,計畫團隊就可以去錄製,然後再播出剪輯後的精彩片段。「目前我們也有訪問藝術總監王安祈的資料,未來有機會,我們也很願意訪問演員名伶,因為以行銷來說,他們才是吸引觀眾最有效的方法。」台前演出台後花絮,蔡念中都替國光做了完善的規畫。

對蔡念中來說,由於涉獵數位典藏已久,對於如何系統化的運用非常在意:「早期的數位典藏是將文獻掃描或以其他方式數位化,就像都市裡沒有分類的資源。」於此,他一再強調不能只是典藏,最重要的概念是要將資料整理與分類,以文化創意產業舉例,或許對於大多人來講是遙不可及的名詞,其實絕大的創意是從既有的衍生,像是新瓶裝舊酒,重新包裝與行銷,替國光完成系統性的整理分類工作是將傳統經典醞釀得更香濃,未來運用到戲劇研習、示範講座或者加值服務上,才能讓使用者順暢入口、得心應手。

蔡念中用目前最高的規格加以典藏國光。

加入書籤
  • Digg
  • del.icio.us
  • Facebook
  • Google Bookmarks
  • Hemidemi
  • MyShare
  • Live
  • Technorati
  • TwitThis
  • RSS
  • Funp
  • Haohao
  • MySpace
  • plunk

回應

*
請輸入圖片中的文字
按下圖片中的文字取得錄音檔

Click to hear an audio file of the anti-spam word

  • Loading...


    Loading...

    Login






    註冊 | 忘記密碼

    Register





    A password will be mailed to you.
    登入 | 忘記密碼

    Retrieve password





    A confirmation mail will be sent to your e-mail address.
    登入 | Regi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