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媽祖信仰

/張珣

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

目前信徒所熟悉的媽祖傳說故事,主要是來自清朝的照乘所寫的《天妃顯聖錄》的說法。根據《天妃顯聖錄》的說法,媽祖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庚申(960)三月二十三日,方夕,見一道紅光從西北射室中。晶輝奪目,異香不散,即誕妃於寢室。自始生至彌月,不聞啼聲,因命名曰「默」。

幼而聰穎,不似諸女。甫八歲,從塾師訓讀悉解文義。十歲餘,喜淨几焚香,誦經禮佛。十三歲時,有老道士玄通者,往來其家,妃樂捨之。道士曰「若俱佛性,應得渡人正果」。乃授妃玄微秘法,妃悉悟諸要典。十六歲時,窺井得符,遂靈通變化,驅邪救世,屢顯神異。常駕雲飛渡大海,眾號曰「通賢靈女。」越十三載,道成,白日飛昇。時,宋雍熙四年丁亥(987)秋九月重九日也。

《天妃顯聖錄》中除了天妃誕降的本傳之外,在媽祖生前還有以下神蹟:窺井得符、機上救親、化草渡商、菜甲天成、掛蓆泛槎、鐵馬渡江、禱雨濟民、降服二神、龍王來朝、收伏晏公、靈符回生、伏高里鬼、奉旨鎮龍、斷橋觀風、收伏嘉應、嘉祐、湄山飛昇等十六個神蹟。

〈大天后宮(寧靖王府邸)〉,年份:1683,台南:大天后宮。圖片提供者:周宗賢。網站名稱: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

而在飛昇之後又有以下故事:顯夢闢地、禱神起椗、枯楂顯聖、銅爐溯流、朱衣著靈、聖泉救疫、托夢建廟、溫臺勦寇、救旱進爵、甌閩救潦、平大奚寇、一家榮封、紫金山助戰、助擒周六四、錢塘助堤、拯興泉饑、火燒陳長五、怒濤濟溺、神助漕運、擁浪濟舟、藥救呂德、廣州救太監鄭和、舊港戮寇、夢示陳指揮全勝、助戰破蠻、東海護內使張源、琉球救太監柴山、庇太監楊洪使諸番八國、托夢除奸、粧樓謝過、清朝助順加封、起蓋鐘鼓樓山門、大闢宮殿、托夢護舟、湧泉給師、燈光引護舟人、澎湖神助得捷、琉球陰護冊使等等。

〈北港朝天宮〉,年份:1700,雲林:北港朝天宮。圖片提供者:周宗賢。網站名稱: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

諸多神蹟讓媽祖歷經宋、元、明、清,歷代皇帝之加封,其封號從「夫人」、「妃」、「天妃」到清康熙皇帝賜封為「天后」,是最高階神祇封號了。「天后」封號的取得與清朝攻克台灣有關。神蹟中的「清朝助順加封」、「湧泉給師」、「澎湖神助得捷」,說明媽祖前後幫助了萬正色將軍與施琅將軍取得澎湖與台灣。

因為《天妃顯聖錄》的宣傳,讓媽祖有了一個完整的身世與神蹟紀錄,助長了媽祖信仰在台之傳播。其次,《天妃顯聖錄》的記載,增添了清朝在台取得政權之合法性。媽祖信仰與清政權二者互相肯定,相輔相成。可以說,清朝官方宣揚媽祖信仰等於是宣揚其政權之正統性。此所以媽祖信仰在台灣比起其他華南華北各地都來得盛行的原因之一。媽祖信仰在台達到空前之盛行,還有社會因素方面,清中葉台灣分類械鬥嚴重,族群分立,各祖籍群有其各自之神明,每逢祖籍群紛爭,相持不下時,往往以媽祖為最高神。媽祖因此榮登不同族群共同膜拜之神,可以結合不同類的人群,達到整合社會之功能。此應當也是全台各地均有媽祖廟之原因。

〈澎湖天后宮〉,年份:1604,澎湖:澎湖天后宮。圖片提供者:周宗賢。網站名稱: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

台灣媽祖廟在明鄭時期建立的有赤崁城南天妃宮與安平鎮渡口天妃宮,到清代媽祖信仰更為盛行,官建加上民建的媽祖廟共有近百間,以台南大天后宮為官方代表,隨移民從南到北,全島各港口都建立有媽祖廟,其中以鹿耳門、北港、新港、鹿港、彰化南瑤宮、關渡等有名。目前留存的媽祖廟最早的為澎湖天后宮。

〈鹿港天后宮〉,年份:1684,彰化:鹿港天后宮。圖片提供者:周宗賢。網站名稱: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

媽祖信仰在日本殖民統治初期,少數媽祖廟被軍隊佔用,局勢穩定後逐漸恢復舊觀與宗教活動,例如彰化南瑤宮每年到北港進香盛況空前,基隆慶安宮、新竹內媽祖廟、新竹外媽祖廟(長和宮)、台中萬春宮、彰化舊祖宮、雲林拱範宮、朴子配天宮、嘉義六興宮等廟,都有能力前往湄州進香。日本統治後期,皇民化運動與寺廟整理運動讓各個媽祖廟分別尋求不同途徑自保。

戰後,台灣重回中國版圖,國民整府依段時間嚴禁迷信、浪費與不良風俗,迎神賽會多少受到壓抑,進香活動低調舉行。197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許多媽祖神明會建立成廟宇,許多老廟分相成立新廟,媽祖廟與增多到一千多間。老廟之間出現爭奪正統之爭,鹿耳門土城子與顯宮里之爭,新港與北港之爭。顯見民間香油經濟繁榮,造成廟宇之間需要爭奪信徒與香火。1990年代,大甲鎮瀾宮透過媒體與新型態經營方式,數度前往湄州進香,也取得全台最大進香活動之冠。帶來全台媽祖廟紛紛轉型,前往湄州進香以取得更大競爭力。

左圖〈特殊通信日附印使用-臺中萬春宮媽祖奉迎郵戳〉,右圖〈特種日附印使用-北港朝天宮第二回進香紀念郵戳〉,年份:大正六年(1917),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圖片提供者: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網站名稱: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

進入二十一世紀,媽祖信仰在台灣不但不退失,反而更加興旺。元朝就已經開始的天津娘娘會,到了清朝又稱天津皇會,提供了我們瞭解台灣媽祖進香,或是回娘家儀式的歷史版本。娘娘會是由「進香」、「歸寧」、「送駕」三個部分組成。進香是指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聖誕當天各地來的香客,向媽祖燒香膜拜還願。進香結束之後,便是媽祖歸寧儀式的開始。歸寧是送媽祖回娘家之意,媽祖娘家在湄洲,太遠了,不可能回去,只能象徵性地護送媽祖回到設在天津城北的閩粵會館。在娘家要住滿三天,才算圓滿。第四天上午送媽祖回原廟,稱為送駕。

〈朝天宮廟會活動〉,張阿祥攝影,年份:1950至60之間,雲林:北港朝天宮。圖片提供者:張阿祥。網站名稱: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

「歸寧」,完全模仿傳統漢人社會出嫁女兒回娘家的儀式。天上神明媽祖,也有如人間的女兒回家一般,有著人倫親情。進香儀式中,每年時間一到,允許媽祖回娘家探親,與父母聚會。分香子廟紛紛抬著媽祖神像前往母廟進香謁祖,隨行信徒自稱「香燈腳」護送媽祖回家。

〈進香旗〉,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圖片提供者: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網站名稱: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

民間信仰中,其他的女神或是男神,很少有回娘家,或是回本廟謁祖的儀式。也很少有競爭排行大小,或是競爭開台廟、祖廟之類的言論。比起其他神祇,媽祖信仰的儀式與論述,與信徒的生活特別地融會一氣。媽祖與信徒的社區認同幾乎分不開,媽祖排行的競爭,背後是社區地位高低的競爭。

1911年,民國取代帝制皇朝之後,官方不再錫封媽祖的名號,或是廟號,也不再建立官方天后宮,地方官也無須到官方的天后宮祭祀媽祖。台灣媽祖廟的官方代表,台南天后宮,失去昔日權威,開始了民間媽祖廟之間的競爭。官方退出媽祖信仰的主宰權之後,二十一世紀台灣民間的媽祖信仰逐漸代表民間聲音,甚至出現與政府對立的立場,這是帝制時代未曾見過的,例如,大甲鎮瀾宮要求兩岸直航,讓信徒直接到湄州進香謁祖,或是貢寮仁和宮反對核電廠之建立,要求環境保護,這兩個事件上,民間都把媽祖抬出來與官方對立。

回顧百年媽祖信仰,可以說與時具進,不但不被淘汰,反而帶領台灣民眾勇敢向前走,進入海峽對岸,進入全球傳播。大甲鎮瀾宮率先帶領信徒進行兩岸交流,北港朝天宮在美國有分香廟年年回台進香,新港奉天宮前進美國紐約聯合國大廈所在地,呼籲讓台灣進入聯合國。媽祖信仰象徵台灣民眾越挫越勇,歷久彌新。

〈媽祖保佑〉,年份:2009,台南:鹿耳門聖母廟。圖片提供者:jow777。網站名稱:數位島嶼。

〈鎮瀾宮文化之美〉,年份:2008,台中:鎮瀾宮。圖片提供者:阿宏。網站名稱:數位島嶼。

加入書籤
  • Digg
  • del.icio.us
  • Facebook
  • Google Bookmarks
  • Hemidemi
  • MyShare
  • Live
  • Technorati
  • TwitThis
  • RSS
  • Funp
  • Haohao
  • MySpace
  • plunk

回應

*
請輸入圖片中的文字
按下圖片中的文字取得錄音檔

Click to hear an audio file of the anti-spam word

  • Loading...


    Loading...

    Login






    註冊 | 忘記密碼

    Register





    A password will be mailed to you.
    登入 | 忘記密碼

    Retrieve password





    A confirmation mail will be sent to your e-mail address.
    登入 | Regi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