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音樂研究與典藏在台灣

/錢善華

與生活息息相關,承載著遠古傳說、歷史文化、禮教祭儀、日常生活描述與娛樂活動…等意義的原住民音樂,為口傳文化的媒介之一。音樂以歌唱為主,歌舞合一的形式,與以竹製樂器為主的器樂演奏,為臺灣原住民音樂的特色。

自二十世紀初以降,學者專家與文史工作者們,持續進到部落作田野採集,記錄不同年代、不同時期的原住民音樂面貌。近年來,除了以個人為單位的研究之外,政府機關也開始重視原住民音樂文化研究的議題,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臺灣音樂中心、國科會、原住民委員會…等,都陸續有相關研究計畫與補助案的執行。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出版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自1950年代至今,陸續發表學者們對原住民音樂相關的研究成果。而《臺灣民族誌數位影音典藏》計畫,則以胡台麗研究員長達二十餘年的田野採集影像為主,在2007年國科會數位典藏計畫的支持下,陸續完成影像素材的數位化典藏,並開放典藏內容供外界瀏覽,為許多研究計畫提供豐厚的參考資源。

〈2003年排灣土坂五年祭 〉,胡台麗,攝影日期:2003。圖片提供者: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網站名稱: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

文建會臺灣音樂中心就現有館藏資料,以取得合法授權的資料為基準,設置包括漢族、原住民,以及當代音樂…等線上資料館,提供聲音檔案聆聽與文字解說。此外,在2009年與2010年,分別進行《臺灣傳統音樂年鑑》計畫,邀請各專家學者就臺灣傳統音樂的現況與發展,包括漢族、宗教、原住民、客家、福佬…等,作觀察記錄與文化評介。此外,還包括許多相關計畫與工作坊的進行,如96-98年度《原住民音樂採集專案補助計畫》、原住民音樂採集田野調查工作坊,與《許常惠教授民歌採集運動時期歷史錄音還原計畫第一至四期》…等。而於2010出版之《重返部落‧原音再現:許常惠教授歷史錄音經典曲選(一)花蓮縣阿美族音樂篇》,更於2011年榮獲第三屆國家出版獎優等獎。

〈2004年賽夏五峰矮人祭〉,胡台麗,攝影日期:2004。圖片提供者: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網站名稱: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

近十年來,除了持續的研究與田野採集外,數位典藏的觀念也開始進入原住民音樂研究的領域。在國科會《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的支持下,多個分項計畫紛紛開始對既有的原住民音樂採集內容,進行數位典藏的研究保存。《許常惠音樂資料數位化計畫》與《史惟亮音樂數位典藏計畫》,從典藏的角度出發,將兩位臺灣重要的民族音樂學家暨作曲家的作品與田野採集錄音,進行數位典藏保存、詮釋資料建置與分析,重現19661967年民歌採集運動的風采。透過早期採集資料的公開與整理,提供學術界更多原住民音樂研究的素材。而《原音之美─臺灣原住民音樂數位典藏計畫》(簡稱原音之美計畫)與《蘭嶼媒體與文化數位典藏計畫》(簡稱蘭嶼數典計畫),則與多位長年投身於原住民採集研究的文史工作者們合作,透過典藏品的徵集與評估,進行數位典藏。透過文史工作者們提供的,超過十餘年的觀察與豐富的採集資料,呈現原住民音樂在不同年代的面貌與變遷。除了典藏過去珍貴的採集資料之外,《原音之美計畫》的樂譜與音樂教案編輯、《蘭嶼數典計畫》協助文史工作者進行音樂歌謠相關著作的出版,以及兩者計畫資料庫的建置,從數位典藏的資料整理、研究與分析,到目前成為加值應用,提供線上資源檢索與協助出版的管道之一,為原住民音樂研究與學習,提供不同面向的豐富資料。

〈臺灣山地民歌調查研究報告〉,史惟亮,數位化年份:2008。圖片提供者:史惟亮教授音樂數位典藏計畫。網站名稱: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

綜觀臺灣的原住民音樂研究與典藏,進行原住民音樂研究者,從非原住民族學者專家,透過與族人報導者(informant)提供翻譯與溝通的合作,到近期由學者專家與族人「共同著作」,以及現今許多在學術機構的協助下,由族人主導、編著的出版品,顯示出原住民民族意識的抬頭,以及對本身音樂文化的重視。對現今原住民音樂研究而言,必須深度瞭解部落的生態文化,同時也必須站在學術客觀的觀點思考,兼具局內人-局外人(insider-outsider)的觀察研究,由族人與學者間建立良好、互信的合作管道,借重彼此的優勢相互研討,而非單一方面的主導,才能得出不失偏頗的研究成果。

在數位典藏計畫的執行下,各計畫團隊,與部落文史工作者及族人們,搭起良好的合作橋梁。無論是對過去資料的重新建置整理,或是持續進行的藏品徵集與田野採集,在取得合法授權下,計畫成果透過資料庫與網站的建置,提供完全公開或半公開的資料檢索,使研究資源在圖書館與出版品的流通管道外,建立新的傳播方式。透過網際網路的呈現,對資料的交流與更新,有相當大的助益。

〈部落豐年祭〉,採集者:原音之美工作團隊,採集年份:2007。圖片提供者: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數位典藏中心。網站名稱: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

原住民音樂研究與典藏,實為永久、持續性的研究課題。在現今蓬勃發展、熱絡進行的各項計畫,無論是研究或數位典藏,都存在著相同的問題:成果與資源如何進行永續經營。

〈達悟歌謠與庶民文化〉網站首頁,蘭嶼媒體與文化數位典藏計畫,2011。圖片提供者: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

出版品的發行與成果報告書,為階段性成果的展現,而研究期間所建立的合作管道,才是研究的基礎。期望在各研究計畫持續蓬勃發展的同時,能多方進行跨計畫的橫向溝通與資源整合,同時能使成果在學術研究傳播,以及維護族人智財權的議題上取得平衡。使原住民音樂研究與典藏,除了在學術界內紮根之外,也能正確呈現族人觀點,獲得部落的認同,真正落實原住民族音樂的研究與典藏。

〈原音之美〉網站首頁,臺灣原住民音樂數位典藏計畫,2008。圖片提供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數位典藏中心。

延伸閱讀

1《臺灣民族誌數位影音典藏計畫》

http://www.ethno.sinica.edu.tw/ethno/

2《臺灣音樂中心資料館》

http://rimh.ncfta.gov.tw/cht/index.php?code=list&ids=49

3許常惠音樂資料數位化計畫成果網站

http://musicollege.ntnu.edu.tw/hthmusic/

4史惟亮音樂數位典藏計畫成果網站http://archive.music.ntnu.edu.tw/wlsh/index.html

5原音之美計畫成果網站

http://archive.music.ntnu.edu.tw/abmusic

6蘭嶼媒體與文化數位典藏計畫成果網站

http://lanyu.nctu.edu.tw/

加入書籤
  • Digg
  • del.icio.us
  • Facebook
  • Google Bookmarks
  • Hemidemi
  • MyShare
  • Live
  • Technorati
  • TwitThis
  • RSS
  • Funp
  • Haohao
  • MySpace
  • plunk

回應

*
請輸入圖片中的文字
按下圖片中的文字取得錄音檔

Click to hear an audio file of the anti-spam word

  • Loading...


    Loading...

    Login






    註冊 | 忘記密碼

    Register





    A password will be mailed to you.
    登入 | 忘記密碼

    Retrieve password





    A confirmation mail will be sent to your e-mail address.
    登入 | Regi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