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傳統新創意—由新港香藝文化園區淺談傳統文化產業與數位典藏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王雅萍
你曾去廟宇拜拜過嗎?你手中所持的香柱又是怎麼製作的?為什麼有的香柱燃燒的味道散發出濃濃的木頭香,現在的香卻還有黑心貨的出現?台灣的製香產業在台灣大環境裡所佔有的地位為何?諸如此類的傳統文化相關產業又意味著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未來又有何發展?這些傳統文化產業又能與數位典藏做怎樣的連結?
一、台灣目前傳統文化相關產業狀況
六、七0年代以來台灣以製造業及技術發展等產業造就台灣經濟的大幅成長,隨著全球化的經濟型態轉變,台灣亦面臨勞力、土地等成本相對提高的問題。尤其是多項產業漸漸移往大陸,城鄉產業結構趨變,不少傳統民間產業更是大受衝擊。不僅是產業結構的改變,消費型態也不同以往,這些在全球化經濟趨勢的影響下,更促使產業邁向轉型的關鍵。
近幾年來政府大力推行「文化創意產業」政策,試圖將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產業與產業轉型加值,形成另一種符號消費的「文化產業」。(暫且不論文化創意產業與文化產業之狹義差異)文化產業是運用文化特色的產業,將生活文化、生產文化加以發揮運用的產業。不管是客家地方文化、原住民生活文化甚至民間信仰文化等等,都能將其文化、藝術本身及其產品作為產業來加以發展,不僅是擴展這些富文化特色的產業,更賦予文化深層的意涵。
以台灣的民間信仰為例,祭祀文化不僅是歷史悠久亦是台灣多數民眾生活文化的一環。其中祭拜焚燒用的紙錢、祭典用的蠟燭香枝,甚至慶典用的鞭炮等等,都是祭祀儀式中不可或缺的用品。這些製造用品的傳統產業,卻在近幾年受到大陸市場的衝擊效應,許多相關產業都將廠房遷移至大陸,各種物品都改進口較便宜的大陸貨,加上其品質良莠不齊,更是深深影響台灣既有的市場,造成台灣傳統的相關產業日漸凋零。以供奉媽祖為宗教信仰中心的嘉義縣新港鄉奉天宮,因為濃厚的宗教文化,進而帶動相關的文化活動與產業發展,其中的傳統製香業即是明顯的例子。然而,傳統的製香業在面對現今的許多現實問題衝擊下,國內仍存有的業者為數已不多。當傳統文化產業日漸消逝時,卻也意識著這些富有歷史文化價值意義的傳統技藝將日趨沒落、消失。
新港香藝文化園區的主要負責人陳文忠,早期即是與他的三兄弟一同經營一個傳統的家庭製香廠,因為積極開發產品與市場供需,增廠擴建成規模較大的有限公司。但是在這幾年市場環境的變化下,亦開始尋求新的產業轉型方向。陳文忠曾經與新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錦煌討論過相關問題,也曾想過轉業從事現今熱門的有機農場,但是一句:「你知道什麼是有機農場嗎?」又再次讓陳文忠感到困惑。
陳文忠問:「那我到底該做什麼好?」
陳錦煌說:「做你自己會做的」
陳文忠從事製香工作已有十幾年,會做的也只有香。如何從新港的特色與香的傳統出發,成了新的考驗。因此他希望藉由園區的成立,除了保存傳統的香藝文化外,也能走出香藝產業的新路線。
[1]
由於大多數的人都手持香柱祭拜過神明祖先,卻不一定知道香的主要製作原料或製香過程,香藝文化園區裡不僅蒐集展示台灣各種製香原料,也介紹許多各國香的應用文化歷史。現場並且有老師傅親自示範香的製作過程,讓大眾親臨體驗製香繁瑣細膩的傳統技藝呈現。除了傳統製香的技藝,園區內也有多項香的應用加值產品如香皂、薰香用品等,不僅是宗教文化才會出現的東西,也融入平日的家庭生活中,將傳統文化產業推向另一個發展空間。
圖1~3:製香過程
三、舊傳統新創意與數位典藏的聯想
「在全球化的後現代消費下,消費者的重要性不僅是商品本身的功能,更包括了商品本身帶來的文化意象。」
[1](劉曉蓉,2006)不僅是台灣的消費市場大受影響,全世界許多的文化產業都有其思考轉型的必要。但是如何在舊有傳統與現代消費市場之間取得平衡,更是艱鉅的問題。台灣有許多固有傳統文化是值得後人去珍惜保存,在產業尋求轉型,使其藝術化、生活化的同時,永續傳承下去是值得重視的課題。
將視角拉到數位典藏的位置來看,近年來台灣對於傳統文物、習俗等相關文化保存的數位典藏計畫已有不錯的成果,但是比例上仍有許多值得重視的傳統文化尚未有數位化的典藏動作。數位典藏的重要性何在?它與這些傳統文化產業又具有什麼關聯性?其實,當我們體會到舊傳統逐漸凋零之際,並汲汲於謀求新創意以保留傳統文化的新方向時,數位典藏亦是一個相互平行的工作。我們可藉由數位典藏的方式,將諸多的傳統文物、技藝等產業文化以數位的方式留存下來,並將這些成果展示給更多人了解並延續傳承下去。如果說數位典藏是一種將文物保存、停留在一個時間,那利用這些舊傳統引發新創意的工作就是另一個延續時間到更多空間的運用。
以目前各類型的數位典藏計畫為例,其中即有不少機構單位致力於傳統文化保存為目標,這些或許可作為傳統文化產業進行數位典藏的例子。例如,「台灣傳統農耕機具資訊檢索及網路展示設計」計畫,將台灣傳統的農業機具進行數位典藏,讓不少文史學者甚至專業研究人員得以檢索的農業文化資料;「植物染與編織藝術數位應用加值中心」計畫,記錄了台中縣各地區傳統編織藝術的各類編、織、結、染、繡等技藝,不僅是將文物數位化,也將其運用於文化產業中;「掌中乾坤-布袋戲:數位博物館」計畫,運用圖文、影音、互動遊戲等方式呈現布袋戲的多樣化面貌,對於傳統藝術與文化產業的結合亦有諸多加值運用;以及許多台灣原住民相關的典藏計畫,除了是為了典藏也有許多創意加值的發展空間。
四、傳承與典藏
前文所提的新港香藝的傳統文化產業例子,除了在文化創意產業有新的發展空間外,或許相關的傳統文化也都能透過典藏更進一步將這些傳統技藝加以留存並推廣。不管是文化創意的出發點抑或數位典藏工作的進行,都是為了永續台灣多樣性的社會文化與自然的寶貴之處。數位典藏將這些可能隨著時間而消逝的傳統文化以影像、影音等數位方式保留下來,文化創意加值也能將這些舊傳統賦予新創意的生命。
薪火香傳 新港香藝文化園區相關影音資訊
參考資料:
1.〈藏在舊傳統中的創新力量─廢墟變觀光景點〉商業週刊940期 2005/11/23
2.〈文化產業發展成為文化創意產業之特性研究—以交趾陶為例〉劉曉蓉,2006
網站:
[1]劉曉蓉,2006,
〈文化產業發展成為文化創意產業之特性研究—以交趾陶為例
〉
[2] 〈藏在舊傳統中的創新力量─廢墟變觀光景點〉商業週刊940期 2005/11/23
發表日期:
星期四, 九月 11th, 2008 | 分類:數位典藏觀察室 | 瀏覽:1,588人次.
Tags: 傳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