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Tag: 文書
發表日期: 2009-12-16,
點閱數: 6,662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計畫單位:台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學系
計畫名稱:民俗彩衣-臺灣民俗技藝數位文化村
計畫簡介:
本計畫「民俗彩衣—台灣民俗技藝數位文化村」鑑於民俗技藝為台灣常民遊藝活動之代表,與農業社會中娛樂、休閒型態相關。民俗技藝的呈現亦融合傳統體育、工藝、美術與音樂特質,是具備趣味性與強健體魄功能之活動,為充滿鄉土氣息的民間休閒活動。然而受到社會結構轉型的影響,民俗技藝原先強身健國、凝聚地方意識、文化傳承的功能已面臨嚴重的挑戰與考驗。因此,希望透過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以文獻的收集與分析、田野調查、專家訪談等方式,加以數位化影音的技巧,維護與保存現有的民俗技藝文化。期待透過完整的文字、圖片、影像、音樂等紀錄,呈現台灣民俗藝術的多樣性,永續傳承民俗技藝的精神,以凝聚地方共識與加強本土文化的認可,同時滿足教育學習與學術上的研究需求。
本計畫透過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學系(所)、中華民國民俗體育運動協會與基隆中正國中民俗班之合作與分工,分別由台藝大負責資料建構、調查蒐集、網站規劃及建造;中華民國民俗體育運動協會與基隆中正國中民俗班則提供數位內容素材,三方齊心合作完成。
未來更希望以此數位化的成果作為加值應用之基礎,以豐厚的傳統文化為素材,結合不同產業的資源,將數位資源再造,促成典藏內容與技術融入文化創意產業當中,使台灣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接軌,創造產業價值與應用性,進一步將民俗技藝文化帶往國際舞台。
(more…)
分類: 數位化書籍 |
Tags: 影像, 掃描, 數位化工作流程, 文書, 文物, 檔案, 生活與文化, 色彩管理, 資料庫
| 回應: 0人
發表日期: 2009-11-16,
點閱數: 5,300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計畫單位:法鼓佛教研修學院執行/中華電子佛典協會協辦
計畫名稱:台北版電子佛典集成之研究與建構
計畫簡介:
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台北版電子佛典集成之研究與建構」(以下簡稱「台北版電子佛典計畫」)以國科會數位典藏內容開發補助專案「佛典數位典藏內容開發之研究與建構–經錄與經文內容標記與知識架構」(以下簡稱「佛典經錄計畫」)為前期計畫,工作團隊具有建立數位佛典經錄資料庫的經驗與能力,以及全面性整理歷代經錄之研究基礎。在此基礎上,採用合作單位「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hinese Buddhist Electronic Text Association,簡稱CBETA) 累積多年經驗開發出的數位化工作流程,進行佛典數位化工作,以建立一部包羅並超越歷代大藏經內容的電子大藏經為目標。
CBETA於1998年2月15日正式成立,十年間陸續取得日本「大藏出版株式會社」與「株式會社國書刊行會」授權,進行《大正新脩大藏經》(以下簡稱《大正藏》)和《卍新纂續藏經》(以下簡稱《卍續藏》)之數位化工作。第一期《大正藏》數位化計畫由美國的『北美印順導師基金會』贊助,第二期《卍續藏》數位化計畫則由新加坡的居士贊助。十年中CBETA工作團隊累積了豐富的經驗,開發出兼具效率和品質之數位化工作流程。然而卻因CBTEA第三期計畫未徵得固定的長期贊助者,面臨有人才卻無經費進行後續數位化工作的困境。
因此自2007年9月開始,「台北版電子佛典計畫」與CBETA工作團隊合作,借重CBETA工作團隊的多年經驗,進行未收錄於《大正藏》和《卍續藏》之經典的數位化工作。CBETA工作團隊具有豐富的佛典數位化經驗,「台北版電子佛典計畫」工作團隊則有先前進行「佛典經錄計畫」奠定的基礎,兩者的合作具有相輔相成的作用。結合CBETA和「台北版電子佛典計畫」之數位化成果,「台北版電子佛典集成」資料庫將包羅歷代大藏經收錄之中國佛教經典與著述,而「佛典經錄計畫」的成果亦將使「台北版電子佛典集成」資料庫在分類編排上超越歷代大藏經。
(more…)
分類: 數位化書籍 |
Tags: TEI, 影像, 搜尋, 數位化工作流程, 文書, 檔案, 資料庫
| 回應: 0人
發表日期: 2009-11-16,
點閱數: 20,796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計畫單位:國立臺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學系
計畫名稱:臺南大學日治時代日文珍本數位典藏計畫
計畫與藏品簡介:
國立臺南大學[1]前身為台南師範學校,創立於西元 1899 年(明治 32 年)。當時臺灣總督府為培育公學校 (以中央或地方經費所開辦的兒童義務教育學校) 之師資,成立台北、台中、臺南等三所師範學校[2]。109年來,臺南大學歷經台南師範學校、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台南分校、台灣總督府臺南師範學校、台灣省立臺南師範學校、台灣省立臺南師範學院、國立臺南師範學院等校名,於 2004 年 8 月 1 日起,正式更名為「國立臺南大學」(以下簡稱臺南大學)。
(more…)
分類: 數位化書籍 |
Tags: Metadata, 圖書館, 影像, 掃描, 數位化工作流程, 文書, 檔案, 資料庫
| 回應: 0人
發表日期: 2009-11-16,
點閱數: 5,515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計畫單位:法鼓佛教研修學院
計畫名稱:佛典數位典藏內容開發之研究與建構–經錄與經文內容標記與知識架構
計畫簡介:
計畫將各版藏經目錄、歷代古經錄及佛教文獻資料等,配合當代資訊科技,以超文本 Hypertext 與 Metadata,如 XML / TEI markup 等標準規範,建構佛典知識管理系統。此一符合新時代的佛教經錄與全文資料庫,能在漢文經典文獻保存、知識管理,與學習、流通、推廣上,挹注一股連結歷史發展趨勢的新動力,成為台灣數位典藏與當代資訊化的基礎。
計畫團隊與合作典藏單位——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所產出的數位資料有相當深厚合作關係。本計畫以 CBETA 現有的數位典藏為基礎,以歷代佛經版本經錄、法寶總目錄及《法寶義林》等建構數位文獻資料,配合當代資訊科技與 XML TEI Markup 等標準規範進行內容開發,建構佛典知識管理系統,以提綱挈領掌握浩瀚佛典整體內容,服務學界與大眾。
計畫在國科會補助下已順利完成第二年計畫,完成建構多種語言經錄的資料庫內容,經錄文獻的數位化工作向前邁向一大步,完成古人所不能完成的強大功能多語言、多種版本比對連結及全文線上閱讀,計畫內容趨於更臻完整。
(more…)
分類: 數位化書籍 |
Tags: Metadata, 影像, 掃描, 數位化工作流程, 文書, 檔案, 資料庫
| 回應: 0人
發表日期: 2009-11-10,
點閱數: 7,248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計畫單位:南亞技術學院資訊管理學系
計畫名稱:大嵙崁流域泰雅族Kgogan文化故事數位典藏
計畫簡介:
本計畫主要目的在於建置呈現大嵙崁流域泰雅族kgogan語言、藝文、社會生活與自然環境等多樣性的數位內容。泰雅族群部落大約分佈於南投仁愛、苗栗泰安、新竹尖石、桃園復興、台北烏來與宜蘭等地,部落間雖有傳承關係,但文化、語言、藝術等仍存在許多的差異,可以說族群本身就充滿「多元文化」。其中位於新竹與桃園兩縣大嵙崁溪(大漢溪)流域的kgogan族群,被認為具有相同淵源,又是本團隊長期接觸與城鄉數位落差輔導的區域,為求順利蒐集歷史資料,廣羅社會生活等層面的內容,故以此區域進行數位典藏。
在第一期數位典藏計畫執行期間,珍藏的台灣原住民歷史文件,照片與影片等已完成數位典藏,但對於泰雅族全面性的文物、語言、社會生活習俗與對自然的態度等資料或傳統記憶等,則待進一步挖掘、訪查、重現與紀錄,並以數位典藏的標準技術製作成數位典藏素材。
本計畫將結合復興鄉泰雅族文化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宗教人士與地方耆老,企圖從復興鄉開始探索泰雅族的語言、食物、衣飾、音樂與自然生態等日常生活之習俗與文化藝術,進行廣泛、完整且深入的蒐集與整理,並比較台灣各地區泰雅族群的文化差異,透過數位處理,以語音、影像或照片呈現泰雅文化。
(more…)
分類: 數位化書籍 |
Tags: 公開徵選, 原住民, 影像, 影音, 數位化工作流程, 文書, 檔案, 語言與影音, 資料庫
| 回應: 0人
發表日期: 2009-10-05,
點閱數: 43,377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分類: 數位化書籍 |
Tags: 指南, 數位典藏, 數位化工作流程, 文書, 檔案
| 回應: 0人
發表日期: 2009-09-17,
點閱數: 224,703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分類: 數位化書籍 |
Tags: 圖文說明, 地圖, 指南, 數位化工作流程, 文書, 檔案, 瓷器, 色彩管理
| 回應: 1人
發表日期: 2009-09-09,
點閱數: 4,629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計畫單位: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計畫名稱:台灣原住民數位典藏計畫
計畫簡介:
「台灣原住民數位典藏計畫」,主要是以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圖書館以及研究人員所典藏有關台灣原住民之研究資料為基礎,進行各類型資料的數位化與典藏管理,並建置影像、文物、人口、聚落、書目、表格、研究地圖、契約文書、音樂、影音、口述訪談、多媒體出版品、故宮原住民檔案等十三種資料庫及其搜尋機制,以提供研究人員、教育人員以及社會大眾,在研究、教學以及相關資訊交流方面的便利,希望藉此能促進族群間的相互了解與尊重,以及不同文化間的交流與保存。
本網站的宗旨目標如下:
一、以數位科技保存典藏有關台灣原住民之文物、文獻與影音等各類型之文化資產。
二、建置相關資料庫與搜尋機制交流,以提供研究人員、教育人員及社會大眾在研究、教學以及相關資訊交流與應用上的便利。
三、以網際網路形式,促進有關台灣原住民資訊之交流與分享,期能成為重要入口網站。
四、提昇國民之文化與資訊素養,增進族群與文化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尊重。
最後,我們希望本計畫能達成拋磚引玉之效,吸引民間團體與博物館、教學與研究單位以及地方文史工作室共襄盛舉,利用本網站提供的分享交流機制,上網交流有關台灣原住民各方面的資訊與意見,或是上傳分享有關台灣原住民文物、文獻與影音等各類型之文化資產,讓本網站得以永續經營。「台灣原住民數位典藏計畫」網址:http://www.aborigines.sinica.edu.tw。
(more…)
分類: 數位化書籍 |
Tags: Metadata, 中央研究院, 主題小組, 工作流程, 影像, 影音, 數位, 數位化, 數位化工作流程, 文書, 文物, 檔案, 資料庫
| 回應: 0人
發表日期: 2009-09-09,
點閱數: 13,647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計畫單位:國立故宮博物院
計畫名稱:故宮文物數位典藏系統之研製-書畫數位典藏子計畫
計畫簡介:
書畫數位典藏子計畫是國立故宮博物院(以下簡稱故宮)文物數位化計畫之一,該院書畫類典藏品大致包含西元十世紀(北宋初期)至18世紀(清代乾隆朝),歷代相傳的書畫名家作品。此計畫近年亦戮力搜羅近代名家精品,迄今由書畫處負責保管的書法、碑帖、繪畫、緙繡等文物,已逾10,000組件。
此計畫自九十一年度至九十五年度以朝代作分期,逐年執行數位化工作,依序為宋代書畫精華作品、元代書畫精華作品、明代書畫作品、清代書畫作品,以及近代(清季至民國)書畫作品。該計畫主要工作,大致可分為二,一為數位化院藏書畫作品,二為建置書畫數位典藏管理系統。
在數位影像建置方面,除了將文物提件拍攝成正片並委外數位化外,自九十三年度起,並著手規劃書畫數位影像擷取系統,雙軌並進,以加速數位化工作、降低工作成本,期能達成全院數位化的目標。
而書畫數位典藏管理系統方面,九十二年確認目前使用系統版本;同時著力於人名、書畫主題等權威檔功能的建置,未來預計整合完成書畫典藏系統,包括書畫藏品資料、庫房管理、展覽、書畫詞語、印記等資料庫,使書畫典藏系統達到最大的效益,期能同時兼顧保存文物、加值使用、研究、教學、推廣等多重目標。
(more…)
分類: 數位化書籍 |
Tags: 典藏, 國立故宮博物院, 圖書文獻處, 展覽, 工作流程, 影像, 掃描, 數位, 數位化工作流程, 數位影像, 文書, 文物, 檔案, 著作權, 藏品, 資料庫
| 回應: 0人
發表日期: 2009-09-09,
點閱數: 3,693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計畫背景與目的:
本研究計畫背景可追溯到十九世紀的北台灣發展史,也是整個「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歷史」。整體而言,就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歷史根源可以上溯至1865年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師馬雅各醫生在南部,及1872年加拿大長老教會宣教師馬偕在北部所開展的宣教工作。
整個基督教在台灣的歷史,先是經由無數宣教師的熱心事奉及本地傳道人才的積極參與下,使得長老教會通過醫療、傳道、教育、社會服務等方式,一步步在全台灣各地立下教會的根基,並籍著小會、中會、大會、總會的設立,逐漸走向組織化、自主化的階段。一百三十六年來,整個長老教會經歷過清朝、日本、國民黨政府等不同政權的統治,如:日據時代的皇民化運動和政教糾葛,以及國民黨政府時期的二二八、美麗島等政治慘案。
再者,長老教會也於日據時代起嘗試推動原住民教會的宣教,更在戰後推展一連串的宣教運動。如而本計畫是以馬偕為首,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是加拿大長老教會(Canada Presbyterian church)首位來台的宣教師,也是成果最豐碩的宣教師,其事蹟亦成為加拿大海外宣教史的傳奇。如自1871年馬偕自加拿大渡海來台,近三十年佈教期間,同時興辦教育,推動的「教育改革」,使得女子可以接受教育;並獻身醫療,引進西方新的「醫療」;更認真的對台灣的農作物生長環境,做了些許研究,並引進新的「種植植物」等等;而最廣為人知的事蹟:如1880年在淡水籌建牛津學堂(真理大學前身),為台灣教與史上最早的西式學校;1884年開辦淡水女學堂,為台灣婦女教育開先河;引進西方現代醫學,於1879年設立馬偕醫館,從事巡迴醫療服務等。直到今日,馬偕對台灣這塊土地的影響仍於源源不絕。正如馬偕的繼任者吳威廉牧師(William Gauld)在馬偕過世後,寫信給機關報—加拿大長老教會紀錄(The Presbyterian Record)的書信中所說的—
「馬偕是最偉大的宣教師,他的地位可以和莫法特 (Robert Moffat)或李文斯敦(David Livinston)相提並論,憑著單槍匹馬,他開創了福爾摩沙的教會,他的旺盛的精力,對工作的投入,堅定的意志力,和多才多藝的天份,使他成為一位耀眼、成功的宣教師。」
由於,馬偕在台宣教的成績優異,並且也因為他對台灣的研究,和不斷的發表有關台灣的風土民情,於加拿大長老教會的各種傳播媒體中,目的是要讓加拿大母會的信徒能夠了解台灣、關心台灣的宣教工作,因此加拿大基督長老教會的機關刊物「加拿大長老會記錄」(The Record Presbyterian church in Canada)曾經稱呼同為加拿大同胞的他為「台灣的馬偕(Mackay of Formosa)」。
然而,最令人感動的,尤其是馬偕對台灣的熱愛,對台灣的肯定,完全認同自己是台灣人,並將自己的生活改變,穿著、食物等,融入台灣的生活方式,並完全等同自己的看待與熱愛台灣,於他晚年時,有感而發所寫的一首表達他對台灣這片土地的熱愛的歌–「最後的住家」,馬偕作詞、李奎然作曲;歌詞內容分有台國語版,歌詞如下:
『國語版』
我衷心所摯愛的台灣啊!我把一生全奉獻給你。
我衷心所摯愛的台灣啊!我一生的歡喜全在此。
我望穿雲霧看見群山,從雲中隙口俯視大地,
遠眺波濤大海遠眺彼方,我喜愛在此不停遠眺。
我衷心難割捨的台灣啊!我把有生之年獻給你。
我衷心難割捨的台灣啊!我一生的快樂全在此。
誠願在生涯終了之時,在大浪拍岸的響聲中,
在竹林搖曳的蔭影底下,找到我一生最後歸宿。
『台語版』
我全心所疼惜的台灣啊!我的青春攏總獻給你。
我全心所疼惜的台灣啊!我一生的歡喜攏於此。
我在雲霧中看見山嶺,從雲中隙孔觀望全地,
波瀾大海遙遠的對岸,我意愛在此眺望無息。
我心未可割離的台灣啊!我的人生攏總獻給你。
我心未可割離的台灣啊!我一世的快樂攏於此。
盼望我人生的續尾站,在大湧拍岸的響聲中,
在竹林搖動的蔭影裡面,找到我一生最後住家。
且說起馬偕家族對台灣的關係,亦是血濃於水,馬偕本人娶了五股張聰明女士為妻,成為台灣女婿,其二位女兒,也都嫁作台灣婦,最後,馬偕父子都埋葬於台灣。至今,居住加拿大的馬偕後人,仍有能使用台語者。綜觀種種,本計畫而為馬偕對台灣人民的影響,教育及文化的影響,留下一重要性的歷史環節足跡,成為具研究價值之所在。
因此,本計畫的目的是將整合真理大學校史館所藏之馬偕相關文物,成為具有歷史價值的資料提供,並以在歷史傳承上,對台灣教育大計的影響,來反省此歷史過程的社會功能性,並於其貢獻與價值的評斷,提供學術界與相關興趣之民眾作為參考與資源提供。且,對於整個北部教會歷史,以馬偕的影響所及、宣教歷程、理念施行以及對台灣風土民情的影響(如女子接受教育、打破門當戶對的婚姻制、養子養女的形式改變等)都將是內容呈現的幾個觀點所在。
計畫目標:
本整合計畫主要是在做一歷史的傳承,使珍藏文物、史料,躍於媒體化、數位化,將資源與大眾做一分享。並提供學術研究的開放園地,其典藏重要史料有–「馬偕日記有三十份」(約一萬多筆資料,本計畫內容提供了英文電子版和內容重要記事漢譯版)、「馬偕與國外、友人往來之書信」(約有八百多份,目前已於九十二年一月底時,與加拿大約克大學商談馬偕史料資源數位化的國際資訊交換與合作事宜,未來此書信將在數位化之後,回歸牛津學堂收藏)、「馬偕求學階段的筆記」、「馬偕自己在台灣生活時所作的地質、礦石、植物研究筆記」「馬偕紀錄的平埔及福佬用語」「對平埔的相關觀察紀錄」等;以及真理大學校史館內所珍藏達「約四百多幅與馬偕行腳事蹟相關相片」,是以集結了馬偕的生平、工作內容等,並還有「數十多項相關文物」,及達「數百本的珍貴史料參考文書」的目錄檔案之提供,以現有的資料整合、編號歸檔。
在數位典藏計畫第一年(九十一年度)中主要將建立資料庫有五大類,供現有史料、重要文物、珍貴相片等收藏,做一基礎的數位化保存;預計在第二年(九十二年度)將馬偕日記與其他重要史料一一解構分析,並同步在中研院計算中心Metadata小組全力支援下,欲規劃出更完善的後設資料庫,將文書、文物、相片及馬偕在北台灣宣教建立了六十間教會的足跡(地圖),做觀念性的網絡連結,打破單一資料庫的檢索使用的不足;在一年的內容分析及後設資料庫的建立之後,於計畫第三年(九十三年度)將借助與結合中研院計算中心GIS小組的WebGIS技術,將史料、文物、相片做立體的效果呈現,將整個計畫的典藏品達到完整呈現與實際應用的結合,更可使馬偕文化得以永續的傳承於世人。
主持人:陳志榮
協同主持人:謝志勳
計畫研究員:郭銘玉、陳美麗、顏卓群、邱鈺雯、邱鳳韻、何佳蓉
專任助理:歐陽瑞蓮
計畫典藏檔案類型與數量表:
(根據九十一年度人類學組典藏分類)
類型
|
分類
|
數量
|
目前工作進度
|
相片類
|
約四百多幅
|
已於九十一年度進行資料庫規劃完畢,掃描工作完成,並建置內容完成達總數量1/5;
預計於九十二年度完成所有工作。
|
文書類
|
契約
|
約九件
|
已於九十一年度進行資料庫規劃完畢,掃描工作完成,並完成初步建置核心欄位內容;
預計於九十二年度完成所有詳細內容建置及學術考證。
|
文本
|
馬偕日記
約三十份
|
已於九十一年度進行資料庫規劃完畢,掃描工作完成,數位影像檔已完成達總數量1/6(約5份,507筆),並建置英文版內容完成達總數量1/6(約5份,1521筆)、建置中文版內容完成達總數量1/15(約2份,426筆);
九十二年度陸續增加「與加拿大長老教會往來書信」(將與加拿大約克大學商談,合作此書信內容的數位化)、「台北的紀錄」、「中西字典」、「筆記」、「馬偕洗禮名冊」、「馬偕信徒的事略紀錄」、「加拿大長老教會海外宣道會議事錄」等文本,加入典藏計畫。工作將分九十二與九十三年度兩年進行。
|
文件
|
約五十五份
|
已於九十一年度進行資料庫規劃完畢,掃描工作完成,並完成初步建置核心欄位內容;
預計於九十二年度完成所有詳細內容建置及學術考證、內容解構。
|
文物類
|
約十四件
|
已於九十一年度進行資料庫規劃完畢,掃描工作完成,並完成初步建置核心欄位內容;
預計於九十二年度完成所有詳細內容建置。
|
地圖類
|
馬偕佈教圖
有一刻版
及一原件
|
工作將分九十二與九十三年度兩年進行;九十二年度將作佈教地點與事件的內容解構分析及赫設資料庫的內涵分析;於九十三年度進行與WebGIS技術運用的線上虛擬馬偕佈教的地圖導覽。
|
影音類
|
約一百二十分鐘
|
將於九十二年度進行資料庫規劃,並完成所有詳細內容建置。
|
參考書目類
|
約一百本以上
|
將於九十二年度進行資料庫規劃完畢,書籍清查目錄、登錄、編碼等工作完成,並完成初步建置核心欄位內容;
預計於九十三年度完成所有詳細內容建置及學術考證、內容解構。
|
<目 錄>
91年度相片典藏數位化工作流程:
一、清冊檢閱:
由於原清冊製作時間至今已10年,隨時間物件不斷增加,所以有必要重新製作新的目錄清冊;並以計畫中相片屬性特色,一一做主題式分類,並製作不同分類項目之數量名目,所以調件前需核對原財產清冊紀錄、重新登錄作業、主題分類並製作新的數位化清冊。
圖一、對原財產清冊紀錄,重新登錄作業(示範者:陳美麗)
<目 錄>
二、 數位化工作討論:
大約每個月會定期開會一至兩次,每次會議約兩到三小時,開會討論所有細項,如Metadata設計規劃、典藏分類方式、計畫執行先後工作進程等。
圖二、工作小組會議進行中(示範者:全體真理大學工作人員)
<目 錄>
三、 調件:
持舊有的財產清冊自牛津學堂或倉庫調件,並記錄原件存放位置,調件人員1名,負責查詢櫃位與調取原件,將原件與清冊核對,確認無誤後,才將原件取下,調件人員須遵守文化資產首重保存維護慣例及守則,小心搬運持拿。
圖三、仔細核對原件與清冊,確認無誤後才小心取下(示範者:陳美麗)
<目 錄>
四、 製作登錄介面:
由校內電算中心老師自行研發。
圖四、由校內老師自行開發登錄介面(示範者:顏卓群)
圖五、程式設計介面
<目 錄>
五、 翻拍:
因為無專業暗房及攝影室燈光設備等,所以在一般室內燈光下拍攝,常常有導致相片失真或色調偏差等項問題發生,由於發生比例為甚多,所以採行兩種攝影方式—先將實物以數位相機機翻拍,若照出來效果不好再用一般單眼照相機翻拍,翻拍後加洗成5×7一般底片之規格,因較易於掃描作業,以及加洗成本估計較適宜,且數位化後圖檔容量所佔較小。
圖六、數位相機拍攝作業(示範者:郭銘玉)
圖七、單眼相機拍攝作業(示範者:郭銘玉)
<目 錄>
六、 編號登錄:
將新增數位資料之編錄典藏號並增加清冊目錄,並做清冊的最後檢視,看是否有重覆或疏漏的部分。
圖八、清冊檢視(示範者:陳美麗)
<目 錄>
七、 數位影像製作:
將之前用單眼相機翻拍加洗後的相片,進行數位掃描,數位相機翻拍的影像,進行影像輸出。還有掃圖時,若原件已破損,致使數位化相片對於破損部分的以原件為主,並盡量修圖至完善,即修圖將調整色差致破損不明顯或暫時以修邊方式去除。最後將所輸出的數位影像存檔並登錄影像檔名。
圖九、將翻拍的照片掃成數位檔(示範者:邱鳳韻)
圖十、掃瞄時,一邊修圖(示範者:邱鳳韻)
<目 錄>
八、 還件:
將照片一一由舊相本上取下放入新的無酸相本及防潮箱,及其他於牛津學堂展示之照片則放回原處。
圖十一、將照片放入新的無酸相本(示範者:陳美麗)
<目 錄>
九、 內容製作:
撰寫相片內容文字、相關歷史及文化背景關係考證。相片內容製作先由校內人員兼任,但因為有些照片資料闕漏,無確切文字敘述佐證相片內容,所以委請林昌華牧師及北部大會郭長老協助進行歷史內容考證動作和最後審稿動作。
圖十二、相片內容文字撰寫(示範者:郭銘玉)
<目 錄>
十、 著錄:
資料更新審查並輸入資料庫。
圖十三、將資料輸入資料庫(示範者:歐陽瑞蓮)
<目 錄>
十一、 系統連結:
結合影像檔、目錄檔、著錄內容、GIS技術與人名權威檔。
圖十四、系統介面
<目 錄>
十二、 架設網站、建置網頁內容
圖十五、網頁製作(示範者:何佳蓉)
<目 錄>
十三、 開放利用:
因為網站部分機制尚未健全(如仍未加設浮水印、防盜烤等),恐將使典藏之內容可能會有遭致破壞或任意轉錄使用之虞,目前以會員登錄方式及防更改圖檔之機制做初步防禦功能,未來將與中研院資訊所合作浮水印,並預計以收費機制做初步控管。但未來開放會有300dpi商務級與600dpi典藏級圖檔,但目前只提供網站上瀏覽 100dpi瀏覽級與牛津學堂預約制實體導覽。
圖十六、牛津學堂實體導覽(示範者:郭銘玉)
※製作單位:真理大學—馬偕與牛津學堂數位典藏計畫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文字撰寫:真理大學—馬偕與牛津學堂數位典藏計畫
計畫助理歐陽瑞蓮小姐等單位工作人員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人類學主題小組助理 陳美智
※圖文編輯: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人類學主題小組助理 陳美智
※圖片拍攝: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人類學主題小組助理 陳美智、溫淳雅、陳嘉萍
感謝:參與【數位典藏國家型計畫之馬偕與牛津學堂計畫】之相關工作人員撥冗協助。
<目 錄>
(more…)
分類: 數位化書籍 |
Tags: Metadata, 主題小組, 影音, 數位, 數位典藏, 數位化, 數位化工作流程, 數位影像, 文書, 檔案, 資料庫, 資訊
| 回應: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