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喧囂的歷史追憶

江沛航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 專任助理

金門是保衛台灣、澎湖的第一道防線,明代以降即因重要的戰略位置成為海疆重鎮。彷彿印證「固若金湯,雄鎮海門」的地名由來,文風鼎盛的金門歷來肩負守禦海疆的責任,各種戰地工事成為金門景觀的一部分,讓這個緊鄰料羅灣的島嶼予人一種堅不可摧、牢不可破的意象。這些地下建築結構體突顯了臺灣歷史脈絡的特殊性,展現鬼斧神工的工程技術,也因此成為「典藏金門戰地文化坑道3D數位化與展示」的典藏標的。

兩岸兵戎相見的年代中,金門島被建構成戰地空間,在堅硬的花崗岩基盤中開鑿岩洞、坑道,工程固然艱鉅,卻是耐得住砲彈威力的良好掩蔽體。所以八二三砲戰後屬於花崗岩地質的主要據點都展開岩石坑道開鑿工程,新建設施亦全數地下化,落實「保存戰力於地下,發揚火力於地上」的原則,如下表所示,大、小金門加起來光是坑道即超過一萬座。

金門縣歷年建構各種工事及容量調查統計表

資料來源:張火木所著之《金門古今戰史》。

為讓這些具有珍貴歷史意義的戰地工程,有機會向更多人展現其獨特姿態,「典藏金門戰地文化坑道3D數位化與展示」計畫從已移交金門國家公園管理的戰地工事中,挑選出馬山觀測所、翟山坑道、九宮坑道、將軍堡作為典藏標的,應用3D雷射掃瞄技術,進行建築體與周邊資訊的數位化。由於雷射掃能精準反映物體的現狀特性,甚至連不規則的坑道石壁,藉由數位化技術都能一覽無遺,讓我們得以在和平無戰火的年代中,再現戰士們艱辛挖掘的凹凸起伏。

馬山觀測所

馬山觀測所位於東北角,是金門本島距離大陸最近的據點,退潮時與對岸僅距1800公尺,有「天下第一哨」之稱;也因其高度的機密性和封閉性,當年駐守此地的官兵們曾打趣地稱呼這裡為「關廁所」!隱密開鑿於濱海山丘內的坑道,盡頭處挖了一道面向對岸的細縫,並裝設有望遠鏡,由左到右依序可以觀測大嶝島、小嶝島、角嶼、小伯島、大伯島的海空動靜。

觀測所一旁的馬山播音站,至今仍承載著向對岸心戰喊話的記憶,鄧麗君的溫柔嗓音,也曾透過48個巨型喇叭放送,溫暖了無數戰士的心。觀測所牆上貼有多張蔣介石先生在此與播音員、官兵的合影,泛黃的歷史鏡頭記錄了金門的過去,參訪民眾到此眺望,對岸山河近在咫尺,沿岸作業漁船仿若伸手可得,當年滯留廈門無法返鄉的人們,是否也曾在這段說長不長的距離之外望水興嘆呢?

民眾今日可至馬山觀測所遠眺對岸山河。

翟山坑道與九宮坑道

橫亙翟山坑道的玄武岩層夾雜於花崗岩層中是地殼變動的證據。

翟山坑道和九宮坑道屬於小艇坑道,同樣肩負著抵擋砲擊的使命,一半露出地表、一半埋藏於海平面下,是非常隱蔽的船塢駐地,當年往來大金門、小金門及其他島嶼間的運輸小艇潛行於坑道中進行裝卸作業,外頭則是漫天呼嘯的砲彈。

翟山坑道位於金城鎮,是金門本島目前唯一對外開放的小艇坑道,分為坑道及水道兩部分,坑道長為101公尺,水道長為357公尺,僅可容納42艘小艇,設有三處出口,A形狀的坑道利於小艇迥旋轉身,一共可容納68艘小艇停泊。坑道前段是軍官的寢室,因為坑道內部潮濕,官兵們常常需要曬棉被,所以這個不起眼的坑道口,實是長官才能享有的禮遇。

九宮坑道位於列嶼東南岸,主坑道從九宮碼頭貫通至羅厝,全長790公尺,可容納52艘小艇。計畫團隊在此執行3D雷射掃瞄作業時曾經遇到大漲潮,因坑道出海口未設阻隔設施,步道瞬間就被水流給淹沒,這雖然是翟山坑道看不見的「難得景觀」,但遭遇這樣的險況,計畫團隊們都餘悸猶存。

這二處坑道的地質基盤,皆是以中生代花崗片麻岩及花崗岩所組成,偶爾可在其中看見橫貫整個坑道的黑色玄武帶狀岩層,則是板塊擠壓與地殼變動的證據。當年開鑿花崗岩層時,用的是最普通的工兵技術,以空氣壓縮機打洞後,再嵌入炸藥引爆,最後以人工一箕一盆的把石塊清理出來。目前岩壁上仍有當年開鑿所留下的施工痕跡,木樁、鐵釘等機具,伴隨著水珠滴落的聲音,向參訪者訴說著另一個時空的故事。

小艇坑道連接海陸可做為船塢駐地(圖為九宮坑道)。

將軍堡

沿著金門東、北海岸線,軌條砦、鐵絲網和雷區至今仍屹立戍守,仔細觀察地形,還可以發現一座座水泥碉堡上隱蔽的射口。將軍堡位於小金門東面海濱,北面監控金門港灣,南面掌管金烈水道;八二三砲戰期間,這裡曾經是蔣經國與王昇、柯遠芬二位將軍運籌帷幄的重要基地。堡頂上長有一叢叢豎起的瓊麻,瓊麻葉片頂端及兩沿的尖刺能防範敵人接近,是除了槍砲之外,最佳的防禦武器。

戰時,堡內全天候輪流站哨、隨時監視,並設有火網瞄向海平面,整個將軍堡共佈有24個射口,射口旁大大的紅字「看不到不打、瞄不到不打、打不到不打」在過去提醒官兵審慎開火,現今則告訴我們,這裡曾經是緊繃而且充滿煙硝的前線戰地,駐守官兵人人嚴陣以待,而隱身在愛國熱忱背後的,卻是一條條年輕的生命。數典團隊成員中,有一位恰好曾在烈嶼大膽島服役,他指著射口上方用來吸收射擊震動及回音的孔隙說:「軍中相傳,這些孔隙之所以會排列成梅花圖樣,其實是為了鎮魂。」語畢,將軍堡內頓時增添了一縷肅穆之氣。

左圖以最普通的工兵技術開鑿最堅硬的花崗岩坑道。右圖為將軍堡多處射口旁皆噴上標語「看不到不打、瞄不到不打、打不到不打」。

珍藏烽火喧囂的記憶

1990年代政府大量裁撤金門駐軍,眾多軍事據點頓時「閒置」,只剩下老兵和金門人的戰火記憶仍在建築工事中迴盪。和著槍砲聲下酒的文字,也與許多金門碉堡、坑道及防空洞等軍事設施一樣,成為歷史的代名詞,讓人在觸碰金門近代史的同時,彷彿聽見了隆隆的砲聲。

這些戰時場域經過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修復之後,有些已經正式開放,化身為著名的觀光景點,在和平的時代中續存。走進曲折迷離的坑道,彷彿墜入光陰的隧道,官兵在潮濕與黑暗中日復一日執行任務、堅守崗位的精神,也透過曲折的岩壁,傳達到後人的心中。

曾幾何時,在坑道裡穿梭的人們,手上的槍砲已變成了相機。由金門大學吳宗江主持人率領的數位典藏團隊,經過一年的努力,總共完成了四處戰地工事的數位化,並在成果網站中開放這些影像供民眾自由參訪。透過網站,從前戒備森嚴的軍事重地躍然眼前,坑道石壁向人們傾訴它的故事,更讓這一段烽火喧囂的歷史記憶永續珍藏。

戰地工事的數位化。左圖為將軍堡在點雲動畫上的截圖呈現。右圖為翟山坑道在點雲動畫上的截圖呈現。

編註

一、「軌條砦」:軌條砦(寨),用一截截的鐵軌裁切成條狀所製成的防禦性柵欄,一根根面向海面斜立著,敵軍船隻登陸時,能有效將船攔截在岸邊。

二、「射口」:射口指的是從碉堡內部對外攻擊時,可以遮蔽官兵、利於襲擊的架槍口。

加入書籤
  • Digg
  • del.icio.us
  • Facebook
  • Google Bookmarks
  • Hemidemi
  • MyShare
  • Live
  • Technorati
  • TwitThis
  • RSS
  • Funp
  • Haohao
  • MySpace
  • plunk

回應

*
請輸入圖片中的文字
按下圖片中的文字取得錄音檔

Click to hear an audio file of the anti-spam word

  • Loading...


    Loading...

    Login






    註冊 | 忘記密碼

    Register





    A password will be mailed to you.
    登入 | 忘記密碼

    Retrieve password





    A confirmation mail will be sent to your e-mail address.
    登入 | Regi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