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人神鼓舞作資產數位典藏計畫 (I)
發表日期: 2010-09-16, 點閱數: 6,150 , 加入收藏櫃
計畫單位:國立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計畫名稱:優人神鼓舞作資產數位典藏計畫 (I)
優人神鼓創團迄今正好屆滿20 年,在國內外均受到高度的讚譽,多年來持續受邀至全球許多重要的國際藝術節演出,是台灣最傑出的表演藝術團隊之一。創辦人劉若瑀更於二○○八年獲得國家文藝獎(戲劇類)的殊榮。優人神鼓屬於綜合性的劇場表演藝術,它所涉及的藝術創作包括了音樂、服裝、燈光、舞臺、道具等等的設計與製作,呈現了台灣當時在各藝術領域裡的成就與風格,而這些藝術家也藉著表演的舞臺,展現了他們的創作。
優人神鼓自創團以來,已演出超過三十齣作品,累積了龐大的作品之相關文獻資料。礙於有限的人力和物力,優人神鼓只能用傳統的方式來保存這些文獻資料,遑論運用現代化的資訊技術將之數位化,並發揮其數位資產的價值了。有鑑於此,在本計畫擬建置數位化的優人神鼓文化資產。「優人神鼓舞作資產數位典藏計畫」擬以三年為期,本次計畫為第一期,本年度的計畫重點有: (1) 優人神鼓典藏品的數位化;(2) 優人神鼓典藏品之後設資料訂定與編目;(3) 典藏優人神鼓之基地「優人神鼓山上劇場」;(4) 「優人神鼓舞作資產數位博物館」之建立。
國立嘉義大學 嘉大昆蟲館昆蟲標本立體數位典藏計畫數位化工作流程
發表日期: 2010-09-15, 點閱數: 5,939 , 加入收藏櫃執行單位:國立嘉義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計畫主持人:國立嘉義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陳耀輝 副教授
共同主持人:國立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暨研究所 郭章信 副教授
計畫名稱:嘉大昆蟲館昆蟲標本立體數位典藏計畫
本計畫之目的在於為嘉義大學昆蟲館建立昆蟲標本立體數位化典藏,預計將建立整合資料庫存放館內400件昆蟲標本之相關資料及數位影像,針對部份具代表特色之昆蟲標本建立3D立體模組,建置網站以提供資料之展示與檢索功能,以提供公眾利用與資訊流通,提高典藏標本的附加價值。
計畫網站:http://insect.ncyu.edu.tw/dap/。
黑潮漁業文化傳承之數位典藏數位化工作流程
發表日期: 2010-09-15, 點閱數: 6,527 , 加入收藏櫃
計畫單位:水產試驗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98年度黑潮漁業文化傳承之數位典藏
計畫主持人:劉燈城主任秘書
共同主持人:陳文義主任、陳世欽組長
協同研究人員:許紅虹、江偉全、陳佳香、洪曉敏、陳淑穎、陳信志、傅信欽、黃梓倫、林志遠、曾振德
黑潮暖流屬於北太平洋亞熱帶環流的一部份,黑潮主流通過臺灣東部海域北上進入日本南方海域。臺灣東部緊鄰西北太平洋,海流主要與黑潮有關,並由於多樣化且特殊的海洋環境與水文型式,形成的各種洄游性魚類的漁場,造就了臺灣東部海域魚類的多樣性,不僅洄游性魚類豐富且岩礁性與底棲性魚類種類亦繁多,發展出多樣化的漁撈技術,育養了東部漁村無數世代的子民。
水產試驗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30 餘年來已典藏東部海域魚類標本達3,000 餘種,為最具代表東部海域魚類相之魚類標本館,同時也保有東部海域特有的黑潮的漁業文化,對於這些典藏品應妥於蒐藏,更需將典藏資料予以數位化。
隨著黑潮潮來潮往所帶來的不僅是豐富的漁業資源,更產生了各式各樣的黑潮漁業文化,將海洋及居民關連在一起。本研究擬採口述歷史研究法,以深度訪談法來進行,輔以參與觀察和相關文獻資料來進行資料蒐集,針對船長進行深度訪談,其後將資料予以歸納分析、編碼與詮釋,最後作結果呈現。並將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所蒐藏之臺灣東部黑潮漁業文化資料數位化保存下來,並建立黑潮流系魚種教育解說素材,同時口述歷史獲得的黑潮漁業文化資料,都是難以在官方文獻中尋獲的珍貴材料,更可促使黒潮漁業文化普及、資訊科技與漁村文化結合。
計畫網站:http://www.tfrin.gov.tw/friweb/index.php?func=colembrc。
再現糖業風華—糖業文化數位典藏計畫數位化工作流程
發表日期: 2010-09-14, 點閱數: 5,614 , 加入收藏櫃
計畫單位: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多媒體設計系
計畫名稱:「再現糖業風華—糖業文化數位典藏計畫」
「糖業是台灣文化之母」,其中曾經是日據時代,佔據台灣產業第一大宗的「糖業」文化,是台灣歷史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且不可抹滅的記憶。而為讓後代子孫了解糖業經營的艱辛與篳路藍縷,台糖公司成立了「糖業文物館」,歷年來蒐集龐大而珍貴的文物資料。「糖業文物館」中的文物數量約萬餘件,可謂目前台灣糖業歷史發展中,糖業文化資料最齊全的中樞地。而目前「糖業文物館」中的展示種類,可概分為「相片」及「實物」二大部分,而相片分別為「先民時期」、「日治時期」及「現代糖業」等三個時期,內容包含早期蔗民採收、製糖、運輸情景;日治時期糖廠週邊的建築、屋舍、各項活動等等,勾勒出糖業文化在台灣早期發展的面貌;而實物則為過去糖業時期,經營所使用的器具,分為「工務」、「農務」、「運輸」、「一般文史」資料等四大類,然而就「一般文史類」而言,就包含早期糖業往來的商業資料、糖單、工作單、文史記載、手稿等等,其數量繁多,再加上工務類、農務類、運輸類的器具,其數量則更為可觀。
而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多媒體設計系,堪稱中南部地區率先成立的多媒體系,對中南部地區資源的數位化身兼開路先鋒之職志,且雲林縣虎尾糖厰緊鄰學校後方,在社區營造的理念下,本校希望以團隊合作方式,以「多媒體設計系」的技術能量,結合「休閒景觀學系」的內容分析和「資訊工程學系」的資料庫設計等教師團隊,以及社區文史工作者、糖廠退休耆老員工,協助虎尾糖廠進行文物資料保存計畫,逐步完成「糖業文物館」文物數位化的建置,並將糖業文化資源與大眾分享,提供學術研究的園地,為台灣糖業發展作歷史的見證。
計畫網站:http://artcenter.nfu.edu.tw/~huweisugar/
日治時期臺北工業學校千千岩助太郎校長台灣原住民建築調查測繪圖稿全集數位典藏計畫工作流程圖文說明
發表日期: 2010-09-14, 點閱數: 6,782 , 加入收藏櫃
計畫單位: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計畫名稱:日治時期臺北工業學校千千岩助太郎校長台灣原住民建築調查測繪圖稿全集數位典藏計畫
台北科技大學歷史悠久創校近百年,自1912年由日本臺灣總督府於臺北廳大加納堡大安庄(即現址)設立「民政部學務部附屬工業講習所」創校以來,歷經「台北工業學校」、「台北工專」等時期,為臺灣工業教育之肇端。「台北工業學校」教師帶領學生參與台灣當時之田野調查、建築古蹟測繪及修復工作;其中規模最大,時間最長(1935-1945),成果最豐碩者莫過於「千千岩助太郎」校長所作之原住民住家測繪調查工作。
千千岩助太郎(Chijiiwa Suketarou)被公認為台灣日治時期高砂族原住民住屋之研究權威,曾任教於台北工業學校(今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科教諭14年,並曾任校長一職。在日治期間,他終戰返日後於1960年整理出版「台灣高砂族之住家」,成為台灣原住民民族學及建築學劃時代的鉅著。千千岩前校長素有臺灣本土建築研究先驅、臺灣高砂族原住民建築研究者、臺灣前輩建築教育家、臺北工業學校校長、臺灣總督府建築技師、成大 建築之父、臺灣前輩登山家等稱號,可謂傑出的通識學者。
本計畫目的即在於,將千千岩校長後人捐贈本校的文物及精美的測繪手稿數位典藏。已運抵第一批史料包含泰雅族、布農族、鄒族、排灣族四族,計有測繪手稿450頁、照片1035禎、大圖數幅,應用「拓展臺灣數位典藏計畫」,將所有資料數位化並作檢索系統供研究者及大眾使用。
國立政治大學「山海文化雜誌社」台灣原住民文學影音數位典藏計畫
發表日期: 2010-09-14, 點閱數: 8,759 , 加入收藏櫃
計畫單位: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計畫名稱:「山海文化雜誌社」台灣原住民文學影音數位典藏計畫
民國八○年代,在台灣本土化運動的推波助瀾之下,原住民的自覺意識抬頭,逐漸營造了一股文化復振的力量。民國八十二年,在孫大川先生的號召與一群原住民知識份子的共同支持下,「山海文化雜誌社」成立,並創辦《山海文化》雙月刊,標誌「原住民的、文學的、藝術的、文化的、世界的」,成為台灣第一份以報導原住民文化為宗旨的雜誌,為原住民積鬱百年的創作活力開闢了一個書寫園地,讓原住民同胞盡情揮灑文學才華、藝術想像以及獨特的文化創見與政經觀點。已發行26期超過500篇的《山海文化》雙月刊,包羅了原住民各個層面的議題,記錄原住民文化的美感與生命力,創造台灣原住民族的生命圖騰與印記,可以說是九○年代以來,台灣原住民主體性書寫最重要的刊物。
「山海文化雜誌社」的創立,除了適時地回應了原住民介入台灣書寫世界的需求外,更重要的是集結了一群關心原住民文化的團體和個人,並催生、鼓舞了不同世代原住民文學的創作者。歷年來山海所推動的活動涵蓋藝術、樂舞、文化研習、學術會議、部落營造、人才培育、國際交流等面向,更不遺餘力的推動原住民文學獎(前後七次:1995年舉辦「山海文學獎」、1999年舉辦第一屆「中華汽車原住民文學獎」、2001年舉辦第二屆「中華汽車原住民文學獎」、2002年舉辦「台灣原住民報導文學獎」、2003年舉辦「台灣原住民族短篇小說獎」、2004年舉辦「台灣原住民族散文獎」、2007年舉辦「台灣原住民山海文學獎」)、各類原住民文學對話、國際研討會、文學座談會、文學營、編採營、詩歌節、音樂祭等文學活動,創造原住民與社會對話的機會,並結合國內外出版社編輯原住民文學叢書,累積原住民文學的創作量、提升原住民文學的質感,可說是一個以原住民文學為志業的專業團隊。2003年更以歷年文學獎優秀作品為主和印刻出版社合作出版《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詩一卷、散文上下兩卷、小說上下兩卷、評論上下兩卷,共七卷),總結了自1980年以來原住民文學的成果,為原住民文學發展奠定新的里程碑。
2004年底國家台灣文學館評選百年來「台灣新文學發展重大事件」,「山海文化雜誌社創立與原住民文學運動」一致被評選為14件重大事件之一,被視為帶動當代原住民族文學運動的重要推手。其在台灣文學史上的地位和意義,可見一斑。因而,「山海文化雜誌社」成立十五年來,在推動原住民文學實踐的過程中,累積了相當可觀且重要的原住民文學文本、影像與影音等資料。然而,相對於當代台灣文學文字書寫的文本或影像資料的數位化典藏的情況來說,原住民文學影音資料的數位化則遠遠不及,毫無脈絡性可言。為了彌補這個不足,特別選擇「山海文化雜誌社」原住民文學影音資料作為此次數位化典藏的主題。初步清點山海文化雜誌的文學影音資料文本,內容包括了歷年來山海文化雜誌社前後七次所舉辦之原住民文學獎、各項文學活動的錄音、錄影以及作家生活對談、作家訪談、作家的演講等將近600小時的影音資料,極為豐富、珍貴,可說是觀照八○年代原住民文學史不可忽視的資訊與線索。
本階段「山海文化雜誌社台灣原住民文學影音數位典藏計畫」,則優先以其中保存年代較久以及主題內容的完整性較高之文學影音資料為主,本年度已完成200個單位(時)的影音數位化工作,預計有150小時的聲音數位化以及50小時影音數位化;以「山海文化雜誌社」所辦理的前後七次原住民文學獎記者會、評審會議、頒獎典禮影音,近二十場的文學對話、文學研討會、文學營、文學展演、文學國際交流、國際研討會等文學活動影音,以及作家文學訪談、作家文學生活影音等為執行項目。
該計畫的主要目的,旨在逐次地將「山海文化雜誌社」推動原住民文學發展十五年來所累積的文學影音資料數位化,藉以妥善保存十多年來原住民文學發展歷程的動態史料,累積原住民文學的存有,豐富原住民文學影音典藏資料,並建立原住民文學影音資料庫,規劃原住民文學網站,傳達原住民文學影音世界的精采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