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潮間帶生物的特性
星期二, 一月 10th, 2012文/陳育賢
臺灣的海岸線長約1,140公里,大致上可以分成礁岸、岩岸、礫岸、泥沙海岸與河口等幾種類型。在不同的海岸潮間帶中,棲息的生物種類就不盡相同,這是因為各種生物對其棲地環境都有其獨特的適應力,且對資源的利用程度也有所不同之故。 …詳全文
文/陳育賢
臺灣的海岸線長約1,140公里,大致上可以分成礁岸、岩岸、礫岸、泥沙海岸與河口等幾種類型。在不同的海岸潮間帶中,棲息的生物種類就不盡相同,這是因為各種生物對其棲地環境都有其獨特的適應力,且對資源的利用程度也有所不同之故。 …詳全文
文/林巧湄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生於中國南京。1940年,入四川南京青年會中學就讀,1947年考取北大與金陵大學,因北方戰亂,入金陵大學外文系,後因國共內戰加劇而於1949年轉入廈門大學。1950年自港來台,9月考進台大外文系,並開始進軍台灣文壇。 …詳全文
文/薛宜真
清領時期,漢人大量渡海來台,在沃野千里的島嶼上落地生根,並將原鄉的生活習慣與宗教信仰移植,發展出獨特的台灣文化。歷經兩百多年的歷史發展,台灣社會漸趨穩定,從對岸持續進口的竹編、織布、木作等等手工藝的實用民生工具需求逐漸大增,從事製作的匠師也開始供不應求,有餘力發展工藝的台灣,吸引了許多優秀的傳統工藝匠師根留於此。 …詳全文
文/楊玉鈴
「白衣學佛不離世法,必須敦倫盡分」,這是一代佛學大師李炳南先生親筆寫下的格言,如今鑲掛在台中蓮社李炳南紀念館的牆上,同時也深印在每位弟子的心中。這一句話,道盡這位走過烽火戰亂、大江大海時代的佛學與儒學大師,貫徹一生的研究精神。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