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
 	  
		
		
		
				
				星期三, 七月 18th, 2012
				
					文/楊士賢
國立東華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博士
 
 有生就有死,此乃每個人必經之途,生、死本是自然之事,但因「死亡」是生命的終結 …詳全文
有生就有死,此乃每個人必經之途,生、死本是自然之事,但因「死亡」是生命的終結 …詳全文
				 
				標籤: 儀式, 典藏, 台灣習俗, 喪葬
 文章分類: 生活與文化,  藏品的故事,  觀察室歷史文章 |   回應:0人 »瀏覽:3,067人次
			
			 
				
				
				星期四, 四月 5th, 2012
				
					文/潘青林
國立臺南大學美術學系副教授
 
 約在明朝末期,中國東南沿海閩、粵地區,開始陸續有先民渡海來臺定居。當時,「木刻水印」的版畫技藝在中國文化中被廣泛的運用,舉凡過年過節需要的年畫, …詳全文
約在明朝末期,中國東南沿海閩、粵地區,開始陸續有先民渡海來臺定居。當時,「木刻水印」的版畫技藝在中國文化中被廣泛的運用,舉凡過年過節需要的年畫, …詳全文
				 
				標籤: 典藏, 台灣藝術, 年畫, 版畫, 美術
 文章分類: 藏品的故事,  藝術與圖像,  觀察室歷史文章 |   回應:0人 »瀏覽:1,891人次
			
			 
				
				
				星期二, 十二月 20th, 2011
				
					文/謝宗榮
台灣宗教文化研究者、耕研居宗教民俗研究室主持人
 
 道教的主要特徵之一就是十分重視法術之行使,因此在進行各種儀式時,除了基本的符令、咒語之外,也常運用各式器物來達到行法術之目的, …詳全文
道教的主要特徵之一就是十分重視法術之行使,因此在進行各種儀式時,除了基本的符令、咒語之外,也常運用各式器物來達到行法術之目的, …詳全文
				 
				標籤: 典藏, 宗教, 法器, 道教
 文章分類: 文獻與檔案,  藏品的故事,  觀察室歷史文章 |   回應:0人 »瀏覽:21,995人次
			
			 
				
				
				星期二, 九月 27th, 2011
				
					文/黃俊夫
正體中文正楷銅模及其字體數位典藏計畫 主持人

工博館典藏的「風行」正體中文正楷銅模
因緣促成,接觸兩套銅模
印刷術是促使文明進步的因素之一,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印刷術被運用的範圍也跟著改變。民國八○年代以後,台灣活版印刷業不敵電腦排版的衝擊,在講究便利和效率的市場中迅速萎縮,讓在台灣盛行約百年的活版印刷術及相關工具也跟著消失。
 …詳全文
				 
				標籤: 典藏, 字體, 數位化, 鉛字活版印刷
 文章分類: 文獻與檔案,  藏品的故事,  觀察室歷史文章 |   回應: 1人 »瀏覽:4,032人次
			
			 
				
				
				星期四, 九月 2nd, 2010
				
					 

文/王珮瑜
 如果將直立人(Homo erectus)視為人類起源的分界線,那麼,從第一個直立人出現開始計算,在地球所有時間的總和當中,人類大約擁有其中的200萬年。200萬年意謂著什麼?又容納了什麼?這個問號牽引著許多複雜的思考。 …詳全文
				 
				標籤: 典藏, 原住民, 成果展, 文物, 植物, 礦物
 文章分類: 生活與文化,  生物與自然,  藏品的故事 |   回應:0人 »瀏覽:1,612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