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漢辰
台灣文學耆老葉石濤年輕時參與讀書會,涉及極為敏感的台灣共黨案,讓他陷入生命中最低潮的困頓時期,這段時間他停筆長達十多年,影響既深且遠。 …詳全文
標籤: 台灣文學,白色恐怖,葉石濤,數位典藏 文章分類: 生活與文化, 藏品的故事, 觀察室歷史文章 | 回應:0人 »瀏覽:2,616人次
文/李岱融
風箏
風箏或稱為「風槎」、「風鳶」、「紙鳶」、「鷂子」,一般民間傳說中,是魯班發明了風箏,在《墨子‧魯問》篇中記載:「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 …詳全文
標籤: 台灣民俗技藝,風箏,踢毽,民俗文化,數位典藏 文章分類: 生活與文化, 藏品的故事 | 回應:0人 »瀏覽:938人次
扯鈴
扯鈴,是長期流傳於民間的一種民俗技藝,其基本形狀由兩個有孔的圓形竹盒或木盒,連結著一個短軸,以繩線纏繞後使其轉動。 …詳全文
標籤: 台灣民俗技藝,扯鈴,陀螺,兒童遊戲,數位典藏 文章分類: 生活與文化, 藏品的故事, 觀察室歷史文章 | 回應:0人 »瀏覽:873人次
文/張桓忠
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助理教授
一、寫在文化部成立前
當政府正在減縮組織架構時,卻將文建會擴編、提升為「文化部」,表示政府試圖藉由文化部的成立,透過業務整合與創意,將臺灣多元、奔放的文化創意匯聚成二十一世紀新的產業動能。 …詳全文
標籤: 數位典藏, 歷史, 閩南文化 文章分類: 生活與文化, 藏品的故事, 觀察室歷史文章 | 回應:0人 »瀏覽:1,472人次
文/許佩賢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副教授
現代社會的人們,一般說來到從學齡以後進小學就讀,之後讀中學,到大學,在「學校」度過的時間很長,而這些學校的樣子或學習形態,基本上沒有太大的不同。這種學校形態,是一百多年前日本統治時引進台灣的「近代學校」。日本自明治維新以後,深感教育是創建新國家、從事國民統合的利器,因此很快地引進西方的近代學校制度,建立了自小學到大學的學校體系。 …詳全文
標籤: 公學校, 數位典藏, 日治時期 文章分類: 生活與文化, 藏品的故事, 觀察室歷史文章 | 回應:0人 »瀏覽:809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