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生活與文化’

入畫的女體

星期四, 八月 18th, 2011

文/謝鑫佑

雖然一直到19世紀女性主義逐現雛型,但在藝術層面,女性似乎該為此感到慶幸,正因過去東西方男尊女卑的社會結構,讓知識與教育出現性別式的懸殊差異,男性永遠獲得較多的社會資源、技能訓練,而女性則只需等待合適時間,將自己往後的生命,疊附於另一個男性上頭便算幸福美滿的一生。因此,這些佔有極大教育資源的男性們,成了藝術領域中的主要創作者,而他們的伴侶,則成為畫筆下重要的繆思女神。 …詳全文

一個男體攪翻的美學

星期四, 八月 18th, 2011

文/謝鑫佑

整個東西方繪畫史上,最常被畫的男人有兩位,一位是學習階段的素描對象阿古力巴(Agrippa),由於他具備了寬廣的前額、緊鎖的眉頭、深陷的眼睛、堅挺的鼻樑,被視為意志堅定、才智出眾的象徵,在一世紀時期被製成雕像後,便一直是美男子的代表,當時羅馬人相信,描繪、複製英雄的肖像,能讓自身或後代成為同樣的英雄,因此,這位古羅馬皇帝奧古斯都的密友的畫像、頭像、雕像,至今流傳最廣,同時被繪畫學生素描的比例也遠高於阿波羅、米基奇。 …詳全文

低頭臣服的力量

星期二, 七月 5th, 2011

文/李昂

臺灣宗教信仰融合了道教、佛教與民間信仰,呈現多元樣貌。
圖1:〈拜拜〉,席德進(1923-1981),創作日期:1957,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

http://knowledge.teldap.tw/Viewer-embed.php?id=id_14998

我從小時候就「拿香跟拜」,意思是拿香跟著拜拜。

一開始當然是因為家裡的關係,我的母親是個拿香的佛教徒,用「佛教徒」只是個粗略的名稱,因為我們信仰、祭拜的,基本上已經是混合了佛、道、民間信仰,我稱之為的「臺灣宗教」。
…詳全文

世界大趕集-探索人情聚集之地

星期一, 六月 13th, 2011

文、圖/小帆


每一國家城市的角落幾乎都可以發現傳統市集的身影,這是筆者我旅行它國時,最喜歡拍攝、遊玩的景點之一。不需門票,容易深度瞭解該國人民的生活環境與背景,加上攤販店家往往是純樸、實在的人們。當你走在市集可以不用太拘謹,這裡需要你寬敞的心, …詳全文

霧社事件:被遺忘的悲劇人物

星期四, 五月 26th, 2011

文/張耀升

帝國,往往是同時帶著光明與黑暗進入殖民地,日治時期的台灣固然在政治、經濟、交通建設與人文素養上進入現代化的進程,但矛盾的是,帝國在開化殖民地的過程中也必然因為文化差異而使得兩方各蒙其害。 …詳全文

  • Loading...


    Loading...

    Login






    註冊 | 忘記密碼

    Register





    A password will be mailed to you.
    登入 | 忘記密碼

    Retrieve password





    A confirmation mail will be sent to your e-mail address.
    登入 | Regi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