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x768 1280x800   Decrease font size for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Reset to normal font size for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Increase font size for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人類學影音數位化工作流程

發表日期: 2008-08-08, 點閱數: 4,282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計畫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計畫名稱: 台灣原住民數位典藏計畫

 

計畫簡介:

 

「台灣原住民數位典藏計畫」,主要是以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圖書館以及研究人員所典藏有關台灣原住民之研究資料為基礎,進行各類型資料的數位化與典藏管理,並建置影像、文物、人口、聚落、書目、表格、研究地圖、契約文書、音樂、影音、口述訪談、多媒體出版品、故宮原住民檔案等十三種資料庫及其搜尋機制,以提供研究人員、教育人員以及社會大眾,在研究、教學以及相關資訊交流方面的便利,希望藉此能促進族群間的相互了解與尊重,以及不同文化間的交流與保存。

 

本網站的宗旨目標如下:

 

一、以數位科技保存典藏有關台灣原住民之文物、文獻與影音等各類型之文化資產。

 

二、建置相關資料庫與搜尋機制交流,以提供研究人員、教育人員及社會大眾在研究、教學以及相關資訊交流與應用上的便利。

 

三、以網際網路形式,促進有關台灣原住民資訊之交流與分享,期能成為重要入口網站。

 

四、提昇國民之文化與資訊素養,增進族群與文化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尊重。

 

最後,我們希望本計畫能達成拋磚引玉之效,吸引民間團體與博物館、教學與研究單位以及地方文史工作室共襄盛舉,利用本網站提供的分享交流機制,上網交流有關台灣原住民各方面的資訊與意見,或是上傳分享有關台灣原住民文物、文獻與影音等各類型之文化資產,讓本網站得以永續經營。「台灣原住民數位典藏計畫」網址:http://www.aborigines.sinica.edu.tw

 

(more…)

李澤藩美術館數位化工作流程簡介

發表日期: 2008-08-08, 點閱數: 4,873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計畫單位:中國科技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系

 

計畫名稱:李澤藩素描創作手稿數位美術館計畫

 

計畫簡介

 

李澤藩(1907~1989),日據時代台灣美術發展時期的重要畫家,是一位畢生獻身藝術作育無數英才的美術教育家。其一生繪畫創作、著述及相關資料文物等,現典藏於李澤藩美術館。這些珍貴資料是台灣美術發展史中重要的文化資產,具有薪火相傳之價值;尤其素描創作手稿,每一幅都記載了大師創作的心路歷程,掌握了生命的點滴,更具有鑑賞與研究之價值。本計劃之目的即對李澤藩美術館所典藏之素描創作手稿及相關資料進行數位化,建構典藏資料之資訊檢索系統,並建置李澤藩素描創作手稿數位美術館。

 

爰此,本計畫自95年四月開始對李澤藩先生之原始素描創作手稿進行高品質之數位化影像處理,也對其生平年表及相關資料進行編目及數位化,並建構典藏資料之資訊檢索系統。本計劃執行完成後,預期將對藝術教育的普及與社會文化的提昇有所助益。以下為主要作業項目:

 

(1) 典藏資料之彙整與分析:對於美術館所典藏之素描創作手稿及相關資料,依年期進行有系統的整理與分類,並分析李澤藩先生創作歷程之發展與特色,及解析各創作之所欲表達之意念。

 

(2) 典藏資料數位化:將所整理之李澤藩先生相關典藏,逐一進行數位化。

 

(3) 「後設資料(metadata)」建立:使用現行後設資料標準(CDWA),建立適用於典藏資料的後設資料。

 

(4) 根據美術館後設資料(Metadata)以及數位化後的典藏資料發展資訊檢索系統,讓網路使用者得以搜尋到所需的典藏資料。

 

本計畫為完成數位化李澤藩先生素描創作手稿及相關資料的典藏,並完整建立數位美術館,以藉大眾應用資訊服務、掌握資訊與知識之能力,達到精緻文化普及化及提昇生活品質之目的, 希望藉由 數位化工作成果的呈現,讓大眾能上網查閱、欣賞台灣畫壇前輩畫家李澤藩先生獨特的畫風,以及其對台灣美術與藝術發展的影響與貢獻。並盼藉此推廣藝術教育,推動精緻文化,提升社會精神層面的生活。

(more…)

臺灣大學人類學系人類學物質標本數位化工作流程

發表日期: 2008-08-08, 點閱數: 4,279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計畫單位: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計畫名稱: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典藏文物數位化計畫

 

分項計畫名稱:臺灣原住民各族藏品資料整理研究與數位化

 

 

計畫簡介

 

臺灣大學標本陳列室典藏豐富而珍貴的民族學與考古學標本,為該系教學及研究之特色,並肩負保存地方文化資產的使命。標本陳列室除供教學研究之用,並適度對外開放參觀。近年來陸續開設博物館學相關課程,希望藉此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並拓展人類學專業知識。

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標本收藏始於1928年「土俗人種學講座」創設時期。陳列室歷經草創、茁壯、戰爭破壞、戰後復原等變遷,所藏標本均為前身「講座」和本系最重要的資產。目前民族學標本約有三千多件,包括臺灣各地區原住民的傳統

器物和衣飾,如家屋樑、木柱、雕像、佩刀、木盤、碗、煙斗、珠衣、皮帽、刺繡、祭壺與獵首用具等;另有少數海南島、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的民族學標本

 

(more…)

國家圖書館古籍文獻數位化工作流程簡介

發表日期: 2008-08-08, 點閱數: 11,606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計畫單位:國家圖書館

 

計畫名稱:古籍文獻典藏數位化計畫

 

計畫目標:

 

1. 將本館所藏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善本古籍影像加以數位化。

 

2. 擬於民國九十三年完成館藏重要善本古籍約6,000種數位化。

 

3. 預計民國九十五年將館藏金石拓片約6,200幅數位化,並建置古籍文獻影像資料庫及古籍影像檢索系統。

 

4. 預計將可成為研究中國文化的重要漢學資源電子資料庫。

 

計畫簡介

 

1933年國家圖書館(即國立中央圖書館)在首都南京成立籌備處。歷來收藏來自各處之珍貴古籍、善本和拓片,為前

人之心血結晶,國家重要的文物典藏,收藏豐富,意義重大。

 

為充實網際網路資訊內容,加強保存我國豐富的文化資產,國家圖書館參與「國家數位典藏計畫專案」,將所蒐藏珍貴

的古籍文獻予以數位化,讓現代人認識到先聖昔賢的智慧結晶,意義實在重大,而基於國家級學術性圖書館立場,該館

一直對古籍文獻不遺餘力地加以維護與整理,為配合資訊時代趨勢,上述珍藏的數位化更是刻不容緩。

 

國家圖書館典藏古籍相當豐富,在善本方面,收藏約12,300餘部,近12,600冊,其中敦煌寫卷155卷、宋本175部、金

本6部、元本272部、明本逾6,000部、鈔本近3,000部、稿本和批校本各500左右。其特色包括:網羅昔日著名藏書家精

品;同一名家著述,藏有若干不同版本;複本多,一書相同版本常藏有數部;明代文集和史料豐富,「千頃堂書目」、

「四庫全書總目」所未著錄的不在少數。

 

國家圖書館「善本古籍典藏數位化子計畫」預計自九十年起至九十三年止,將館藏重要善本古籍約6,000種數位化;另

於九十四年起至九十五年止繼續將古籍文獻加以數位化,並將數位化館藏金石拓片約6,200幅。

 

「國家圖書館古籍文獻典藏數位化計畫」最重要的目標,即為圖書文獻典藏的保存及利用。經由數位化,豐富之館藏得

以永續保存,學術界及相關文化產業也可利用此等資料與素材提高研究與生產之品質,同時更盼加強國內外收藏單位相

互傳遞交流,共同建構高品質、一致規格及專業人員參與製作之古籍文獻資料庫,為漢學研究、傳統文化發揚賦予嶄新

意義。

 

(以上援引參考自「國家圖書館–國家典藏數位化計畫」之「國家圖書館古籍文獻典藏數位化計畫」計畫書及網站:

http://readopac.ncl.edu.tw/ndap/rar/ndap-rar-int-00.htm)

 

(more…)

淺談京劇戲服之美──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典藏戲服簡介

發表日期: 2008-07-09, 點閱數: 12,301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文/京劇文物典藏計畫 黃一峰、程育君、許美惠
 
  京劇是中國戲曲藝術中相當具有代表性的一種,它博採眾長、發展成熟,因此在藝術表現上獨具特色,在臺灣曾一度以「國劇」尊之,足見其在戲曲之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因此它成為許多地方戲曲借鏡取經的對象,對整體戲曲發展影響不可謂不大。而戲曲服裝到近年雖然迭有改革與創新,但傳統的京劇戲服發展完備,不僅在樣式規制上有自己的一套穿戴邏輯,在服裝的管理上也自成系統。但由於製作戲服費時費工,不僅在剪裁與色調上要符合舞台服飾的美觀效果,還要能符合舞台上的功能要求,而且每套傳統服裝上都得要繡上龍鳳鳥獸等精緻的紋飾,這使得戲服產業快速地被吞噬在工商社會中,恐有失傳之虞。96年度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所進行的「京劇文物數位典藏計畫」中,京劇戲服佔了相當大的比重,就是希望透過新時代的科技,保留下傳統服飾中工藝美學的精髓。
 
「五箱一桌」的管理系統
  「行頭」是指演出使用的道具和服裝,也是戲曲從業人員與服裝管理人員中服裝的統稱,又稱為「戲箱」(原意指裝戲服的鐵箱子,延伸意指戲服統稱),因而發展出「五箱一桌」的管理系統,分別為「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盔帽箱」、「旗把箱」與「包頭桌」,各司其職地管理舞台上所使用到的服裝與道具。
  「大衣箱」主要放置屬性為「文」的服飾,上至皇帝、宰相、官員,下至員外、小姐、丫環、販夫走卒等,大衣箱主司蟒服、官衣、褶子、宮裝、披等服飾,從服裝特徵來看,都是屬於寬大樣式。「二衣箱」則放置了屬性偏「武」的服飾,塑造的人物從元帥、將軍到草莽英雄、綠林好漢等等,服裝特徵則是袖口、褲管均為束口型式,以便利其武打所需。「三衣箱」主司各種靴履。「盔帽箱」顧名思義,乃是管理所有角色的盔頭、帽巾等等。而旗把箱則主要管理舞台道具及兵器(行話稱把子)、旗幟之處。包頭桌則特屬於旦角演員(舞台上的女性角色)使用,在京劇中,旦角上台之前必須要戴頭套、梳頭,則均在這個桌上完成,因此稱之為包頭桌。
 
 

(more…)

2008數位島嶼攝影比賽,首獎10萬元,等你來挑戰!

發表日期: 2008-06-28, 點閱數: 11,977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2008 第三屆數位島嶼攝影比賽    《 按戀‧數位島 》
 

比賽主題:
下列主題以系列作品方式(5~15張)呈現多視角的台灣風貌。
1.  城市: 經由歷史文化醞釀,每座城市都擁有不同的姿態與氣質,《數位島嶼》邀您拿起相機,透過鏡頭描繪您所看見的城市風情。
2.  交通: 藉由交通工具,人們得以翻越山谷、悠遊水上、甚至翱翔天際。《數位島嶼》與您一同記錄台灣的交通景觀。
3.  校園: 吟唱歷史人文,學習數理科技,校園裡藏著多少動人記憶?!《數位島嶼》與您一起補捉校園內生命跳動的顏色。(限大學以上校園景象) 

 

(more…)

秀才不出門能「學」天下事—談學習者語料庫

發表日期: 2008-06-23, 點閱數: 17,021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 / 李佩瑛

 

  從農業社會經過工業革命到現今的科學昌明,以往古人要學習新知,不外乎私塾或是聘請教師,現在則不同,拜網際網路之賜,不分男女老幼都可以接觸到新的知識。在古代,「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已經代表對於資訊流通的掌握,但是在未來,不用出門就可以「學」到天下事則是新的趨勢。
 
  最早的學習者語料庫是八O年代末期所建立的朗曼學習者語料庫(Longman Learners’ Corpus)。九O年代中期,比利時魯汶大學 Centre for English Corpus LinguisticsSylvaine Granger建立了國際學習者英語語料庫(International Corpus of Learner English, ICLE),該語料庫是一廣泛國際合作的計畫,現存有超過二百萬詞,存有十四種不同母語背景的英文學習者語料,此外,香港科技大學也建置了類似的學習者語料庫 The HKUST(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us of Learner English 。現代學習者語料庫常與學習者中間語(inter language)分析連結並做比對,將學習者語言看成是一種規則系統並普遍存在於學習者之間。

 

 

(more…)

透明的時間感-數位典藏藝術節|生命記憶之典藏

發表日期: 2008-06-06, 點閱數: 7,157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透明透明的時間感-數位典藏藝術節|生命記憶之典藏

  再現一個曾經存在、但如今早已消逝的國度,有可能是如薛西佛斯的神話故事般徒勞無功嗎?而這個消逝的國度,又與真實世界之間存在何種依存的關係?‭於信義公民會館舉辦的首次「透明的時間感─生命記憶的典藏」數位藝術節,將以每個人獨特的生命記憶為原點,重現一個你我心中不曾消逝的國度。

‭  「透明的時間感-生命記憶的典藏」‭ ‬藝術節是在國科會的「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支持下,邀請來自日本、香港等地的互動藝術家,以及台灣的中生代與新生代創作者如高重黎、吳鼎武、王雅慧、‭ ‬沈聖博、微型樂園,透過藝術感性的語言,演繹生命記憶的宏觀書寫、涉入及典藏歷程。藉由饒富趣味的互動影像等介面,藝術家將融合國立歷史博物館、淡江大‭ ‬學、交通大學等單位的典藏內容,賦予作品全然不同的觀賞經驗。

‭  此次受邀參加藝術節的創作者/藝術團隊共有八組。在國外藝術家方面,主辦單位力邀甫獲全球最大虛擬實境藝術節(Laval Vi rtual)新技術獎的松尾高弘和香港傑出互動藝術家林欣傑,分別用日據時代的珍貴黑白影像與攝影大師郎靜山作品等內容,發揮創意而呈現全新的感知經驗。而在本地陣容方面,高重黎、吳鼎武、王雅慧、沈聖博、微型樂園等涵蓋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則透過錄像、互動媒體與自製光學機械等媒介,讓個人生命歷程能與集體回憶的脈絡發生關連,勾勒出「透明的時間感」的要旨,並打破一般人對於線性/非線性時間、個人/集體的二元對立認知。‭除了強調數位藝術的特性外,為了呼應「透明的時間感」所訴諸的「凡一切發生過的不曾真正消失」概念,擅長演繹空間藝術的劉榮祿(前「後八」成員)也刻意打破國內常見展場空間的既定印象,運用空間雕塑並結合投影等方式,在保留原汁原味的眷村長方空間中,疊置出一個強調「穿透性」的詩意空間,預料勢必成為此次藝術節的另一大視覺特色。

  ‭‬藝術家的創作靈感是汲取自全人類的集體記憶,而日新月異的數位媒介,則讓超越時空隔閡的心靈交流成為了可能,並回應當前人類的生存狀態。「透明的時間感」數位藝術節不但兼具藝術性,更著重在觀眾與數位典藏的知性互動,讓民眾進一步認識典藏的長遠意義,不僅過往的一切將在「透明的時間感」藝術節中栩栩如生的如臨在前,而觀眾也將在失而復得的幻象中重溫最初創造的喜悅。

展覽期間:6月13日至22日‭  ‬為期十天
開幕‭:‬6月13日‭  ‬上午10:30
地點:台北信義公民會館A館(就在世貿中心與101隔著信義路對面)
活動網址:http‭://‬www.microplayground.net/digital_archives_program‭/‬‭ ‬
藝術家簡介:http‭://‬www.microplayground.net/digital_archives_program‭/?‬cat=4‭ ‬
聯絡人:施耘心‭ ‬gillian@microplayground.net TEL‭: ‬25063990/0937064703

從雲門大火看數位典藏

發表日期: 2008-05-15, 點閱數: 9,569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文/王瑋廉(雲門舞集舞作資產數位典藏計畫專案助理)
 
  雲門舞集自二○○六年開始,與交通大學圖書館合作參與「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內容發展分項計畫」,以舞作為軸的典藏文獻,兩年裡典藏了《白蛇傳》、《薪傳》、《九歌》、《行草三部曲》等四十支雲門經典舞作。典藏文獻除了舞作影片及節目單、傳單、海報等國內外演出文宣品之外,還包括相關的報導、舞評、演出紀錄、書籍等,呈現出舞作精要且豐富的面向。

 

  二○○八年二月十一日凌晨,農曆年後開工的前一天,位於台北縣八里鄉的雲門舞集排練場發生大火,三十五年來諸多創作手稿、服裝道具、圖書照片,皆不幸付之一炬。不僅經典舞作《白蛇傳》、《薪傳》、《九歌》、《家族合唱》、《風.影》的道具多數燒損,許多富有文化價值與歷史意義的物件如《薪傳》中〈渡海〉的布、《家族合唱》的舞台布景,也都在這場大火之中灰飛煙滅。此外,排在下一階段將進行數位化的典藏——早期舞作音樂盤帶,也在數位化之前遭祝融肆虐。

 

  雲門基金會辦公室的一間會議室,改成了臨時的「災後文獻儲藏室」。滿室煙燎的氣味,訴說著那夜大火的記憶。十座擺放「遺物」的鐵架,半數以上都是自火場搶救出的音樂盤帶。扭曲焦黑的外殼,標示著難以辨識的字跡——A8、風景(周文中)、stereo、7 ½ ips、民國60年……。一九七○年代,雲門創團初期,以「中國人作曲,中國人編舞,中國人跳給中國人看」為宗旨,舞蹈多以台灣當代音樂家的作品入樂,諸如《秋思》(1973)、《盲》(1973)、《寒食》(1974)、《奇冤報》(1974),大量與樂曲同名的舞作,凸顯出時代的文化風貌與成就。如今,這些磁盤卻滿目瘡痍靜臥於鐵架之上,瘖啞無聲。

 

  雲門災後,報紙媒體紛紛討論這次大火所帶來的啟示。社會學者林文蘭在《自由時報》發表〈雲門之火〉,討論藝術創作空間維護與智慧財產權管理的思維;《中國時報》社論〈這把火燒出了多少問題〉,點出文化政策捉襟見肘、文化建設杯水車薪的窘境;《聯合報》藝文記者賴素鈴在「聯合筆記」專欄發表的文章〈是不是狡兔,都得有三窟〉,則說明「資訊備份」與「異地備援」等重要觀念,並提到「眾多藝文團體,其實保存著同等重要的文化資產智慧財……要盡可能讓資料留存」,顯示文化資產的保存與維護越來越受到重視。

(more…)

相關連結

發表日期: 2008-01-15, 點閱數: 13,783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數典計畫相關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一期:2002-2006)

核心計畫(分項一)-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分項二)-技術研發分項計畫

                (分項三)-訓練推廣分項計畫

                (分項四)-應用服務分項計畫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二期:2008-2012)

核心計畫(分項一)-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

                              -總計畫

                              -子計畫一:數位內容建置與整合子計畫

                              -子計畫二:數位內容公開徵選計畫(數位島嶼)

                              -子計畫三:機構建置與研發數位內容子計畫(管考平台)

核心計畫(分項二)-數位技術研發與整合計畫

核心計畫(分項三)-數位核心平台計畫

核心計畫(分項四)-數位典藏與學習之學術與社會應用推廣計畫

核心計畫(分項五)-數位典藏與學習之產業發展與推動計畫

核心計畫(分項六)-數位教育與網路學習計畫

核心計畫(分項七)-語文數位教學計畫

核心計畫(分項八)-數位典藏與學習海外推展暨國際合作計畫

                              -子計畫一:典藏目錄與內容多語化計畫
                              -子計畫二:數位臺灣文化入口網
                              -子計畫三:臺灣散佚海外博物珍品數位化
                              -子計畫四:國際數位內容整合與合作計畫
                              -子計畫五:數位學習國際合作計畫

                                           

國際組織與計畫

博物館電腦網路協會(Museum Computer Network; MCN)

博物館電腦網路協會(Museum Computer Network; MCN)-台灣

 

國內機構計畫-數位典藏

中央研究院

國立台灣大學

國家圖書館

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國史館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國家檔案管理局

國家電影資料館

原住民族委員會

客家委員會

 

相關政府部門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國科會)

經濟部工業局

經濟部技術處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資策會科技法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