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eralogy Database與國內礦物標本資料庫之比較
星期二, 五月 27th, 2008內容發展分項計畫/林慧菁94.11
網址:www.webmineral.com
建置者:David Barthelmy
Mineralogy Database 在2000年完成,並對外開放使用,內含4,442種礦物資料,可說是目前較受青睞的礦物資料庫之一。使用者可透過不同的搜尋管道,包括礦物之結晶系統、X光繞射、化學組成、物理及光學特性、Dana氏分類法、Strunz分類法、字母順序、晶體化學分類等,查詢相關資料。
資料庫是由David Barthelmy個人建置,並由Dr. Anthony Kampf and the Los Angeles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John Wiley & Sons, Inc.、Steffen Weber等單位提供贊助。資料庫內容建檔完整、欄位詳盡是一個很好的參考標準,對於 4,442種礦物的物理、化學特性描述詳細,分類查詢功能健全,且資料不斷更新、方便查詢,乃是該資料庫的最大特色。
目前執行礦物標本數位化的單位有「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與「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其蒐藏之標本不乏國內外珍貴礦物,而這兩個單位所建置的資料庫與Mineralogy Database有很大的不同。科博館與臺大地質系所建置的資料庫主要為推廣地質科學教育,因此內容偏重生活化的介紹,數位化之標本也以本土礦物為主,國外礦物為輔。Mineralogy Database則屬較學術性的資料庫,適合專業人士查詢使用,數位化之標本則包含世界各地之礦物。
在資料庫內容呈現上,Mineralogy Database與國內礦物相關數位化計畫所建置的網站有很大的不同,Mineralogy Database是以學術的角度呈現網站內容,包括許多化學組成公式、專門的分類法等等,而國內計畫則是以普及、推廣礦物知識,以及協助各級學校、機構之教學和研究為目的。
在數位化平面影像之解析度方面,則是科博館以及臺大地質系的計畫較佳,尤其是臺大地質系的「放大」與「細部」瀏覽功能,讓使用者可清楚看到礦物細部的紋理;而3D環物影像方面,Mineralogy Database是以動畫方式呈現礦物的影像,國內則是運用3D環物攝影方式將礦物的環物影像呈現於網站上,此種呈現方式對於一般使用者較具有吸引力。
雖然Mineralogy Database與國內之計畫建置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但其優點是值得國內數位典藏計畫學習的,例如完整的後設資料欄位、內容描述詳盡、查詢功能完整等等。建置一個完整的資料庫,需要花費很大的心力與時間,期望國內的數位典藏計畫在兼顧展示與教育的功能之下,能夠展現礦物的多樣化特性,進而引領一般大眾走進美妙而奧秘的礦物世界。
參考資料:
〈地質學主題小組整合概況〉,《2005自然物標本與生物多樣性資料庫整合國際研討會暨Species 2000亞太地區論壇》,2005。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典藏數位化計畫http://ndap.nmns.edu.tw/theme.jsp?SubPlain=g&SubPlainName=地質學。
國立臺灣大學地質科學典藏數位化計畫http://nadm.gl.ntu.edu.tw/nadm/mainpage.htm。